四是要学习必要的交往技巧。以上三点,固然在交往中很重要,但是如果不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在交往中也会遇到种种困难。我们可以发现,但凡那些拥有良好交往能力的人,无疑都是情商很高的人,他们善于在交往中运用语言和行为来完成交往关系的建立。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往往很难持续交往关系。在和他人交谈时,我们要避免以下几种情况出现:一是自己喋喋不休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完全不给他人表达的机会;二是不会倾听,在交谈中经常打断对方;三是在交谈中过于强势,容易产生质问对方的感觉;四是过于迎合他人的观点,缺少了自己的主见。“良好的倾听”是建立一段正常交往关系应该必备的技巧,要多去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而不是过度表达自己。
五是让自己变得丰富起来。与一个精神匮乏的人是无法真正交往的,我们要让自己保持学习,多学习新鲜的事物和新鲜的观念,这样在交往中才能和他们有话可说,在一段交往关系中,我们往往希望能够有所得,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
以上是笔者针对有轻度社交障碍的人提出的一些对策,但是如果一个人已经因为社交障碍严重影响到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出现心理、生理方面的症状,我们要及时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不能讳疾忌医。在国内,目前心理问题被很多人认为是矫情、无病呻吟,其实如果我们能一开始就对这样的人群抱有一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多去帮助他们,很多人不会越陷越深;对于自身患病的人士也同样,现在社会有社交障碍的人群不是一个两个,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你不是个例,所以不要觉得自己的心理问题羞于面对,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这样才能避免自己在不良的情绪中泥足深陷。
其实,除了本文中对存在社交障碍的一般人群的描述之外,我们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幼儿的社交障碍,因为很多人的社交障碍都来源于原生家庭,如果我们能在萌芽期加以重视,就不会任其发展到成人进入社会后。
幼儿期社交障碍一般表现为胆小、孤僻,不愿意去幼儿园,即使去了幼儿园,也很难跟别的小朋友建立交往关系,不敢参加集体游戏。平时在家里有陌生人来访,不敢和对方接触等等情况。
幼儿期社交障碍的原因一般分为客观原因,包括家庭方面的因素和学校教师的因素;主观原因,包括幼儿本身的个性和性格原因和缺乏交往技巧的学习。家庭方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孩子幼儿期,就要鼓励他们主动去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如果孩子羞怯,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一起去跟别的孩子交往;学校教师方面,幼儿3-6岁基本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好的教师会引导幼儿多参加集体游戏,而不是在幼儿出现畏惧情绪时,听之任之,教师在发现幼儿出现社交障碍时,要主动寻求家长的帮助,和家长一起帮助幼儿成长起来。只要家长和学校能够一起重视起来幼儿社交障碍问题,多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多带幼儿走出去接触不同的人和事物,幼儿会慢慢走出社交障碍的。
最后,我们都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个快乐单纯的童年,不被社交障碍困扰,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交往的乐趣,拥有正常的交往关系,在交往中进步和升华自己。
浅谈社交障碍(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