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后,不再是按部就班的学习,也就会出现学习激情不够高的情况,可能是对所选专业的不满意或者与自己预期不一致。从而让我们对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也就失去了动力。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主动去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更好的找到学习目标和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认识,重新找回目标,对自己的理想更加清晰化,不在迷茫。
5.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
现在的大学校园,恋爱已经不再是秘密,由于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经受情感上面的困惑不能很好的自我把握,很容易就陷入情感的旋涡难以自拔,这种时候就需要人来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正确的处理感情。
(二)自我发展的问题
一类同学表现为对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和自己的生涯规划存在较多迷茫和困惑,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兴趣。有些人进入大学后生活失去目标,不知道如何规划大学四年的时间,对于毕业后的前途也感到迷茫。还有一类同学表现为对自己的形象和外貌的担心,对自己的不够自信,因此感到自卑,回避社交活动
一 首先,现在社会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新型行业不断发展,现在传统行业面临着转型,所以技术人才比较紧缺,大学生实践技能还是比较欠缺的。
二是职业的理想标准。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比较理想化,到了社会发现,理想和现实有太大差距,社会现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要知道一份付出才有一份收获,易得的和免费的都不是可靠的,所以知道这个事实后,大学生应该更加自信,更努力去学习,面对生活。
三、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因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际问题,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却没有,因为在他心里网络上的就是虚拟,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现实的束缚,以此来寻找心理安慰。现在的大学生或多或少都对网络有依赖感,也有沉迷其中的,甚至将大量时间用于网络。久而久之当面对现实生活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进行回避处理。我们终归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要合理控制上网时间,正确的理解、利用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发挥它的最大用处。
四 、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目前国内各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预防:
1.找心理健康导师来帮助进行疏导和制定计划,或者在一个适当的空间来宣泄自己的不愉快,以减轻心理压力。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发泄,比如大声喊出来、打沙袋、剧烈运动、跑步等都是常见的宣泄方式。
2.多与他人沟通,既然已经在集体中了,就不要一个人独处。让自己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大集体中去,在集体中感受到大家的爱。多多进行人际交往,让自己不在是集体中那个默默无闻的人。当你开始的关心身边人,你就会发现,原来大家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不接受自己,反而很热情。千万不要因为怕做错让别人不高兴而把自己藏起来,这样只会让自己更加的自卑孤独下去。
五、总结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我们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群体活动,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这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调整学生适应环境的心态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和调适效应,也有利于高校利用一切合适的时间、地点对学生灌输和传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更好的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以引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再就是社会普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大学生心理教育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时刻不能放松警惕。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情况,作出专业的分析,并及时的进行调整来帮助他们。
学生素质教育与健康心理的关系分析(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