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正常的生活,健全的人格,和谐的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第二,正常的生活要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中小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渡期,从懵懂到一知半解再到阳光成长,经历了身心的重大变化,有了自己的思想,出现独立的需求,产生这种矛盾需要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学习生活要有节奏,按时就餐,按时上学,按时参加学校班级活动,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做到劳逸结合。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周而复始。就会积极阳光,开朗温暖。
第三,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教育形式,升学压力,频繁的测试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然而失败和成功同在,挫折困难与奋斗同行,要着重培养中小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勇气和毅力。适应中小学的学习环境、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沉着坦然的处事态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的力量,勤奋学习,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第四,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培养心理健康的关键,使感觉到温暖,有幸福感、安全感、温暖感、自尊感,和谐的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种潜移默化和渗透感染的力量,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要重视学习生活环境的建设,经常举行班会活动,注重亲子交流,把班级建设成团结、友爱、向上的班集体,把家庭经营成互相尊重、善于倾听的温馨家庭。
总之,对于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重要的,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才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等方面不断提高,使中小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成功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利于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成长,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个性、智力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预防。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互动频率高,关系密切,利益相关,时间持久,通过情感对子女影响效果非常有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使学校和家庭更好的互动,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家校沟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确保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使他们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心存善念、心向阳光的人。
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