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城乡统筹发展观和城乡统筹教育发展观3
二、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进展4
1.现状研究4
2.归因研究6
三、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局限性7
四、 促进城乡统筹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8
五、促进城乡统筹教育均衡发展建议9
参考文献11
内 容 摘 要
城乡统筹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今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整体提升城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教育在城乡统筹进程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的战略地位,只有优先发展教育,才能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面对我国当前重大社会结构变化和结构性矛盾,教育的均衡发作为一项根本性和长远性的工作,是城乡统筹教育发展的关键。
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现处于全面小康的攻坚之年,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教育公平问题仍然严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3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5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再到2016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国政府一直强调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表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己进入国家决策层的视野,并着力在操作层面给予考虑。对于如今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要加快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巩固和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城乡统筹发展观和城乡统筹教育发展观
城乡统筹发展是指改变“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二元思维方式,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一协调,全面考虑,树立工农一体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发展的眼光,统筹的思路,解决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其中,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实行城乡统一筹划,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使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人民的共同富裕。一方面,要把握城乡发展的整体性。把城市和乡村看作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城乡的共同繁荣与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把握城乡发展的全面性。既要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又要实现城乡社会的全面进步。最后,要把握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在充分发挥城乡各自优势和独特作用的同时,使城乡经济社会都能获得相对均衡的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使得城乡之间趋向平行发展的过程,逐渐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在这一城乡转变过程中,农村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效转移,这需要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对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得到改变,放弃历史久远的小农意识。要达到这种改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逐渐提高是关键,而要实现这一转变,树立城乡统筹的教育发展观至关重要,从小让其接受教育而且是与时俱进的教育,当城乡间的教育水平趋于一致时,才能达到发展的前提要素。
何为城乡统筹教育发展观?1、城乡统筹教育发展观是一种新型的发展观,是城乡统筹发展观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强调从城乡关系的整体来考虑国家的教育发展,改变城乡教育分割和城乡教育分治的做法,把城乡教育纳入统一的教育发展系统中,实现城乡教育双向、共同、均衡的发展,普遍提高城乡人口现代化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良性转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城乡统筹教育发展观是一种整体、全面的发展观,它强调城乡教育的整体发展意识,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城乡教育的发展规划,同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高等教育各个环节,加速农村社会整体发展所需各类人才的培养与合理配置。3、城乡统筹教育发展观是一种协调的发展观,既使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都公平享有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也充分考虑了城乡教育的差异,以切实有效的手段,促进农村居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和农村劳动力良性转移。4、城乡统筹教育发展观是一种多样化的发展观,它鼓励城乡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教育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城乡教育的优势互补、特色发展和整体提升。可以说,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城乡统筹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二、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进展
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