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均衡发展的涵义 4
1、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4
2、 教育均衡发展的层次。4
3、 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4
二 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理论。5
1教育均衡发展理论。5
2 教育机会均等你论代表性理论5
3公共产品理论。5
三、 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及原因分析。 5
1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6
2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的偏差。6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及对策措施。6
1总体思路。6
2 具体策略研究。7
(1)基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7
(2) 基于区域资源共享的角度。 8
(3) 从监控督导评估的角度。 8
五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思考。 8
内 容 摘 要
提示: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有关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教育公平与义务均衡发展的内涵、层次、原则、和相关理论及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产生的多方面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路。
教育公平与义务均衡发展
在建设和谐社会、倡导教育公平的社会背景下,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从追求数量的普及到追求质量的均衡的必然选择。但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义务教育在资源配置和教学质量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导致择校风盛行、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和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难以保障等诸多问题。这使得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教育均衡发展内涵、相关理论、政策定位,及对策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涵义 1、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享受平等待遇的教育思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平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黄丹凤,2008)针对教育均衡发展是不是“平均主义”、是不是“削峰填谷”,搞“一刀切”,学界基本确认了这样一个共识: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的、相对的概念(苏启敏,2008),这有助于我们更好把握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均衡,首先是相对的均衡;其次是动态的,任何水平的教育,只能成为一个从绝对的不均衡,到相对的初步均衡或者叫基本均衡,然后再到不均衡,再到基本的均衡这么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动态;第三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任何均衡教育都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最后,均衡永远是发展的一个概念。因此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分类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不是短期发展而是持续发展,不是单一发展而是整体发展,不是孤立发展而是协调发展,不是同步化发展而是要积极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2、 教育均衡发展的层次。有人提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三个层面:区域之间,有一个地区和城乡之间均衡发展的问题;学校之间,是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学校之间均衡发展的问题;群体之间,应该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孔祥娜,2009)。还有从个体、学校、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是指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黄丹凤,2008)。 3、 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
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以平等为价值取向的义务教育应该注重均衡发展,均衡发展需要发展性和补偿性相结合,均衡与优质相结合。贯彻这些原则是真正克服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顾明远、朱永新等)。
二 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理论。
教育均衡发展实质上是相关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可操作化、可实践化,理论的支撑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逻辑起点,不少学者研究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相关理论主要有教育均衡理论、教育机会均等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等。
教育公平与义务均衡发展(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