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 近几年,随着优生优育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学前教育,想从起跑线开始自己的孩子就领先在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的一句话。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内,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将对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幼儿一生的品格与行为。所以学前教育主要是幼儿阶段。 很多人都觉得学前教育针对的孩子年龄是0-6岁。但其实,0-3岁孩子的教育被细分为婴幼儿教育,而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是3-6岁幼儿的教育。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是没有国外那么完善的,不仅是家长,如今连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我国学前教育相关政策的薄弱,也正因此,近年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一直被国家在提倡,并且出版了一本针对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发展的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塑造并基本定型的,且定型后很难纠正。因此学前是儿童人格塑造的奠基石,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最佳时期。阅读关于优秀品德方面的绘本,儿童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会激发并促使他们向书中的优秀人物学习,在生活中会不自觉以其为榜样并努力向其靠拢。例如《小兔波力品格养成系列》,用温暖亲切的小故事生动再现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莽撞淘气又温柔善良的小兔波力则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恐惧、如何关爱别人、如何与人相处等等。只要在阅读时正确指导,就可以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出健全而有魅力的品格,搭建好通向社会的桥梁。 学前教育关系着我国数千万幼儿的发展,寄托着数千万家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许多研究表明,幼儿在身体、社会性、语言、认知等方面的良好发展,不仅造福于幼儿个人及其家庭,也造福于整个社会、国家和民族。但是从现状来看,我国幼儿教育在满足幼儿、幼儿家庭和社会需求上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城乡幼教质量差距甚大,教师专业水平偏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十分严重,家长的幼教观念与教育方式存在诸多误区,全社会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比较混乱,致使许多反科学、伪科学的做法大行其道,严重地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等等。在我所学看来,家长对于自己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其实无可厚非,但是不免有些心急,(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伴随着攀比的心理)这都是可以理解的,看着别人家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害怕自己的孩子因为没有这些特长将来被社会淘汰...但其实,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并不难。这里我要提到格塞尔的双生子实验,科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发展有她特有的规律,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她的认知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发展,并不需要进行刻意地锻炼,并且最后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有很多家长担心为什么有的孩子数学那么好,自己的孩子则不行,其实每个人都是有个体差异性的,你的孩子或许数学不好,语文英语很好呢?都是很正常的,毕竟天才是极少数,心态要放好。 浅谈学前教育(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幼教工作教育 | 下一篇:幼儿园园所文化建设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学前教育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