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2000年,国家中小学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区168所城乡中小学的1191名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9%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 这位老师分析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教师工作难度、强度高、时间长的特点。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每天工作时间长达9.67小时,睡眠时间少于其他工作岗位日均时间为1小时。此外,“升学率”的期望值也给教师带来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对于教师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压力过大”,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据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所做的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显示: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当中,有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嗜毒。另据北京市教科院披露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的调查报告显示,打骂学生、讲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构成师源性心理伤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如果我们再从更高、更深、更远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将会直接、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和民族心理的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三)私人恩怨型 这类型的虐童案件虽然实际发生的案例较少,但是由于针对性较强,因此造成的后果是十分恶劣的,由于幼教老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生活、感情等纠葛问题而让幼教老师利用与幼儿接触的机会来迁怒在幼儿的身上,就已经绝对不仅仅是道德范畴的问题了,已经涉及到了严重的刑事案件领域。具有这类型心态的幼儿老师,首先明确的是其个人职业道德已经到了沦丧的地步,其性质堪比利用职务便利来进行徇私舞弊的贪官污吏;其次明确的是校方对幼教资源的监管明显的存在缺失,类似这样极具针对性的虐童案件,其周期明显较长,在长时间内校方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已经充分的显示出校方对于幼教老师的管控呈现出“真空”;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方面是,这种明显涉及违法犯罪的行为,必须要经由司法机关来进行有效处理,但是根据目前已经判定的司法案例来分析,其中许多相关的行为并不能从现有执行的法律法规中找到相应的法律条款来进行约束,“渎职”和“故意伤害”的界定在这种因为私人恩怨而造成的虐童案件中就很难进行明确的判定,因此也需要立法层面在这个环节上进行有效完善。 三、虐童事件的反思 (一)幼教老师的职业素养分析 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全面性和细致性,是对我们的教师工作,还有我们的职业道德,我们的职业修养提出了挑战。说到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全面性和细致性,我觉得有一个比喻可以形象地说明这个特点,那就是教师像妈妈。大家有没有共识?其实,孩子在家里,是会依赖父母的,当他到了幼儿园的时候,他就会把幼儿园的老师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因为,幼儿园老师要管他的吃喝拉撒,然后还要负责他的游戏学习,负责给他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帮助他成长。她甚至比妈妈的职责还要大,工作的内容范围还要广。这就是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二)幼教老师的职业道德分析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问题探讨(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13) | 下一篇: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儿教师 职业道德 素质 问题 探讨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