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智育而轻德育
现在的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从小让孩子多识几个字,多背几首唐诗,会算几道数学题,这是最为要紧的。但其实孩子的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家庭对孩子的礼貌教育很差,孩子对长者说话没大没小,甚至顶撞父母,待人接物缺乏应有的礼貌。我们绝对不能培养出智力高,道德低的孩子。
(三)重身体健康而轻心理健康
健康是衡量孩子成长状况的基本标准之一。然而家长对孩子健康的关注大多数只停留在身体方面,而往往忽视心理健康问题。幼儿阶段是孩子身体、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其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许多研究表明,多数成年人的精神疾病是源于幼年时的特殊经历及心理问题的存在,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他的未来影响巨大。
(四)家庭学前儿童德育教育 家庭成员对育儿观的差异
1、家庭成员育儿理念要保持一致。人与人本就不同的成长背景和不一样的思维行动模式,对待同一种情况同一件事也有不同的理解。差异每时每刻都存在。摆脱非对即错的观念,尊重其他家庭成员对待孩子的方式,尊重彼此的差异。
2、观念的差异和冲突不可避免,重要是我们面对差异的态度。焦虑带来焦虑,愤怒也只会带来愤怒,我们的生命状态就是孩子的生命状态,当我们成为自由轻松的成人时,孩子才会平和自在成长。
3、隔代教育引起家庭内部教育现象的不一致,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异。
(五)对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德育教育问题的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迫于条件限制,他们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中,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这些滞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缺少来自父母正确的教育好引导,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处于真空状态,在学习·生活·心里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做出道德败坏的行为,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对学前儿童德育教育问题产生的对策与途径
(一)贴近实际生活道德教育研究,以改变以往德育教育流于说教
真正的教育源于生活,而品德教育离开了生活实际,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无实效而言。老师要以身作则,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去,要设置道德教育的情景,以做游戏的方式让小朋友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在课外让小朋友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和校园活动,丰富小朋友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生活道德教育水平。
(二)更新德育观念,改进德育方法,优化德育环境
1、更新德育观念,提高德育认识。要明白孩子智育不合格走向社会可能是“次品”孩子体育不合格走向社会可能是“废品”,而孩子德育不合格,道德品质差,走向社会就可能是“危险品”,危害人民,危害社会。
2、改进德育方法,增强德育实效。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特点,不断改进德育方法,变严厉为和蔼,变对立为合作,变说教为对话,变训斥为帮助。不断增强德育实效。
3、优化德育环境,营造德育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体现校园德育特色。让大家一起来关心教育,关爱孩子,关注未来。
(三)注重儿童的情感教育,不要一味注重身体健康
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孩子认识并体验高兴、喜欢、害怕、吃惊、热情、厌恶、气愤、好奇等各种情绪和情感,鼓励幼儿把内心的全部体验表达出来。除了关心亲人之外,家长还要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让孩子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还可以利用游戏启发孩子的同情心。
(四)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发挥榜样作用,遵循科学的教育方式
1、应当注重软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改进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家庭成员在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中必须先受教育,家庭成员应保持和谐正常的关系,特别是父母之间的和谐,是家庭稳定和温馨的基础。
2、潜移默化是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因此,真正起作用的家庭教育,是以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父母要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智力环境,情感环境,道德环境。家长的榜样表率作用特别重要,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时时处处不忘营造良好的家庭风气。
3、家庭教育是有个性的,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分析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优与缺,进行补缺和弥补。在两代人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差异时,应先相互沟通,多开展三代人共同组织的活动,增进了解,在处理孩子问题上,理性分析正确对待,当矛盾发生时,讲出自己的科学道理让对方信服。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的,家庭教育环境也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必须树理智之旗,弃传统积弊,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营造适合的家庭教育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适合的家庭教育环境,都能天随人愿地成长,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
(五)对农村的留守学前儿童要重视她们的品德、情感、个性等心理素质培育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素质的培育,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以更积极、更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2、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构筑良好的大环境。
3、留守儿童更需要父母、监护人、学校、社会及政府等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转变应试教育观点的转变,前面发展学生,重视德育教育。
4、改变家长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最好留一个在家,尽最大可能留在家里,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
总之, 重视幼儿德育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幼儿处在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幼儿德育教育,既有利于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又利于推动幼儿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实现幼儿健康成长,更利于培养独生子女情商,对提升幼儿教育整体水平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