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乏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叶澜教授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中,把教师分为三个层次:生存型、享受型和发展型。[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处于第一层次“生存型”的教师,仅把教育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在工作中常常感到困惑、无奈,甚至痛苦;处于第二层次“享受型”的教师,从兴趣出发,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情;而处于第三层次“发展型”的教师,正在创造和享受职业幸福。我们认为这一种教师应为教师职业的衡量标准,但现实情况是,这更多的是一种理想状态。
就国内的研究与教学现状而言,多数幼儿教师只是以幼儿教育为谋生途径,缺乏进取意识和为教育事业现身的精神;在工作中不能做到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与时俱进,认真负责地教育幼儿;校内也表现为消极怠工,不认真遵守劳动纪律和教师行为规范等。
2.缺乏爱心和耐心
幼儿阶段是处于成长的初步阶段,是塑造性格和基础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让幼儿保持一个良好的自信心是幼师在校园中的重要职责之一。[ 崔婧. 对当前幼儿教师道德失范的研究[D]. 山西:中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6.]但是部分幼师在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缺少对幼儿正确的态度与行为,不能做到循循善诱,耐心教导,以至于总会不自觉地出现打击幼儿自尊心与自信心的行为。面对幼儿的小过错,幼儿教师态度粗暴,不能以平常心对待,缺乏对幼儿应有的宽容和包容。更有甚者,对学生进行差别对待,以幼儿的性格、长相、家境等为标准在班级中进行区分,对某些学生进行语言暴力、冷漠对待、言语否定等行为。这些行为极易导致学生形成自卑、内向的心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3.功利思想较重,缺乏奉献精神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不可否认一些不良的腐败思想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中。尤其是幼儿教育阶段,家长重视,投入性大,导致个别教师抵挡不住金钱利诱,以教谋私,以至于做出更多失职失德的行为,如主动索要礼物、强制销售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幼儿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如果这样的行为被幼儿记在心里,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同时,这也会破坏幼儿教师的整体形象,继而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另外,有这样思想的人,多是怕苦怕累,缺乏奉献精神的人。重小利,弃大局,没有作为幼儿教师的身份认同感。说到底,这样的人不能真正地为幼教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4.道德规范缺失
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中,道德素质应该是核心。[ 周红云, 李继宏. 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基于幼儿教师特殊性的分析[J]. 文教资料, 2011(2):149.]幼儿教育中,幼儿应获得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力发展。但是在教师队伍中,某些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语规范和行为规范,如用语不文明、言而无信、待人接物没有礼仪、不遵守社会公约和规则等。教师和家长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若教师本身存在道德规范缺失的情况,容易在无形之中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伤害。再者,在习惯养成方面,也无法给予幼儿良好的引导和培养。
(二)幼儿园教师个人修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1.压力过大,职业倦怠
北京师范大学一项专门调查显示:北京市有明显职业倦怠倾向的幼儿教师占全部幼儿教师的59. 5%。[ 陈张惠. 浅议新时期幼儿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实践途径[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4):143.]究其原因,总结为以下两点:
第一,由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幼儿教师不仅要承担日常的教学工作,更要扮演好保育员的角色。幼儿教师面对的是身心发展不健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幼儿,再加上工作时间远高于国家规定,也就给予了教师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造成身心倦怠,对职业产生厌倦,以致影响于影响正常工作。
第二,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民众开始重视幼儿教育。但与此同时,幼儿教育也面临着师资短缺的问题。幼儿园和学龄儿童数量激增,有些幼儿园扩招的同时却不增加师资力量,这样导致原有的教师要承担更多的任务。[ 徐浩斌. 论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制度保障[J]. 社会科学战线,2012(6):270.]在高强度工作的压力下,对幼儿的保育就成了机械化的工作,久而久之便失去了爱心和耐心。
2.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
社会和学校的高要求、家长的高期待与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不相匹配;理想中的职业现状、个人职业规划与现实工作情况之间的落差;教师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工作中面临的复杂人际关系等幼儿教师的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矛盾,都会拉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出现焦虑不安、自我怀疑与否定、产生嫉妒心和虚荣等心理问题。
另外,由于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个别幼儿教师的道德失范行为曾引爆网络,一度成为社会热点,再加上有心人的不良引导,这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对整个幼儿教师队伍持怀疑和质疑态度,一些带有恶意的声音对教师的心理也造成了影响。
3.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首先,我国对幼儿教师的监督制度不够健全,仅停留在口头上,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约束。这导致教师在个人的心理受到影响时,会无意识地,或毫无顾忌地将情绪转移到幼儿身上,不自觉地对幼儿使用不当语言。当今,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又存在偶然性,如上文所言,受主观因素和偏见的影响,评判往往也有失偏颇。其次,对教师的评价和奖惩制度不完善,对于拥有良好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他们应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应有的奖励。
三、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个人修养
试论新时期幼儿园教师的个人修养(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