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问题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制定中的常见问题
1.目标内容过于狭隘。某些健康教育活动要么仅有认知方面的要求,忽视态度或行为方面的要求;要么仅有行为目标,忽视认知与态度方面的目标。健康教育活动的意义不在于表面上的面面俱到,而在于教育者对同一活动的教育价值的深入挖掘以及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得以扩展。
2.目标重点不突出。就某一活动而言,目标的确定意味着教学重点的明确,但有时目标重点不清楚、不确切。
3.目标超难度。受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客观条件等限制,有些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有人批评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太难,枯燥、说教,这些指责可能反映了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目标的定位还存在问题。
4.目标要求偏低。对于学前儿童很可能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已经形成的态度和行为等一般不应该再作为目标。这很可能导致教育活动没有难度,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参与程度都不高。
5.表述过于笼统。在饮食营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想方设法以科学、易懂的语言概括各类食物特有的营养价值。
6.表述不精练。有的健康教育活动带有具体内容,显得啰嗦。
7.表述方式不统一。有的活动目标为发展目标,行为主体是学前儿童。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内容中的常见问题
1.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尚不够重视;有时个别教师对学前儿童的态度比较生硬、没有耐心,学前儿童因此缺乏心理安全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偏重人为情境的创设而相对忽视对生活中自热环境的利用,结果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矫揉造作的成分居多,对学前儿童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关注不够。
2.较大运动量前的准备活动未能充分展开,学前儿童身体各部位未能全面舒展,易导致运动中的意外事故。过分关注每一个学前儿童动作技能的掌握,对于完成不佳的动作反复练习学前儿童渐渐丧失运动兴趣。过于强调本园的“特色项目”,相对忽视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全面锻炼。全班儿童只有一种体育锻炼计划,没有位为体弱儿制定专门的运动计划。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反而越来越少。
3.对一些危险情境视若无睹,认为孩子从未在这方面出过事情,最终导致悲剧发生。以为交代过了孩子就知道了,没有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及时强调某些情境和行为的危险性。多一些容易发生意外的大型器械或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没有落实。
4.身体生长教育的内容太抽象,学前儿童不易理解。过于偏重身体功能的介绍,很少展示身体的自然美。
5.将饮食营养教育局限为“要吃这,应吃那”,的枯燥乏味的说教,缺乏饮食文化的熏陶。以责备、恐吓的手段硬性强迫儿童吃不喜欢甚至厌恶的食物。
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改进对策建议
(一)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制定的建议
第一,目标表述的角度应该要一致,或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或者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从教师的角度表述,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或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从幼儿的角度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达到的发展水平。第二,目标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要过难或太简单。第三,目标表述要简单明了,具体,有可操作性。第四,目标的数量适中。一般情况下,目标以三条最为合适。目标制定太少,说明没能充分挖掘活动的教育价值;目标制定太多,易出现要求过多,一次活动难以实习的问题。第五,目标设计应该从不同角度考虑幼儿的需求,如认知方面、技能、能力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习品质方面、行为方面等。第六,不需要过分纠结活动目标的顺序。
(二)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建议
健康教育内容对于不同年龄班的学前儿童的具体要求常常是不一样的,教育者应注意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注意幼儿的体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姿势。每年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成人因为熟知传统空间的社会特点故而可能产生与儿童不一致的情感体验。因此,为了儿童更真切地体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解读儿童心理,体察学前儿童的内心感受,真诚地给予学前儿童心灵慰藉。满足学前儿童的心理安全需求,不能因为忙于其他事务而简单粗暴的打发孩子,日常生活中无论出现何种情形都不要恐吓学前儿童,应耐心说理。教导学前儿童要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融洽人家关系。激发学前儿童及时表达内心想法,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避免受到伤害。无论在何种性质的活动中,教师都应有增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识。在纠正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必须有的放矢,保持耐心。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使体育活动顺利进行并且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器材、场地等是最基本的物质准备,应保障安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幼儿教师在活动中除了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前儿童锻炼身体的兴趣外,还可通过自身情绪、身体姿态、语调等情感感染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效果应体现在学前儿童的全身发展中,幼儿教师在实践中应以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知觉发展、言语理解等心理特点为依据,科学的组织学前儿童的体育活动。关心体弱儿时体育活动中必须重视的工作。对于体弱儿和慢性病患儿应在锻炼的频率和强度上有所降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制定专门的锻炼计划,并根据效果予以调整,对急性病患儿应暂停锻炼。大自然是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最佳场所,托幼机构应让学前儿童尽可能进行多种形式的锻炼。《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二条规定:“学前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每天不得少于3小时”。体育锻炼或者体育活动不是可有可无,应长期规划,有序进行,科学实践。
关于“性”及“生”的阐释。应当根据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以其知道和关心的事情为基础进行性教育。
饮食营养教育中,应强调学前儿童的感受和体验,设将抽象的营养知识变得有趣生动,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和毫无意义的压迫。掌握坚持与妥协的分寸,始终如一的培养学前儿童的健康饮食行为。
[1]余小鸣,陈雁飞,张芯. 健康教育教学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李姗泽.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3]李玉侠,杨香香,张焕荣. 幼儿园教育评价[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 刘占兰. 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5] 李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6]刘占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姚宗强,何幼华,周兢,叶令仪.幼儿园教育评估指标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8]苟增强,刘建伟,罗萍,邢莉莉.幼儿园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9]叶平枝.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浅谈(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