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强调道: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然而,2013年3月,河北燕郊幼儿园老师用针扎幼儿、用刀威吓幼儿、逼幼儿喝尿、逼幼儿吃老师鼻屎等众多虐童行为;2018年8月9日广州一幼儿园被曝女童入园第一天遭老师掌掴重摔;2017年11月22日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多名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近期陕西西安幼儿园老师用铁丝扎伤20名幼童。现今,幼师基本上都是“先上岗, 后考证”。目前我国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幼师的学历大部分是中专、初中文凭,甚至有些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幼师只有小学文凭远远达不到我国对幼儿老师文凭的最低要求。大多师范类本科生都不愿意从事幼教职业,幼师人才市场求过于供。很多幼儿园教师不完全具备作为教师的综合素质,无法对儿童进行思想、行为等方面的正确引导。因此,大多幼师的综合素质偏低,直接导致了职业道德的“亚健康”。
(三)对学前儿童缺乏爱与责任感
既然选择了幼儿园教师这份职业,就要由衷的热爱这份工作、热爱幼儿,对自己的事业和幼儿负责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学前教育是一门情感艺术很浓的职业,幼儿教师愿意为幼儿付出真诚无私的师爱。幼师需要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关心幼儿、对幼儿负责任,才能更加的有耐心、更加负责任的教育幼儿,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支持幼儿的学习来促进每一个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是幼师的重大责任。如果没有高尚的师德作为保障,容易在工作中走入误区,近几年来新闻上频频曝光的幼儿教师虐待幼儿的事件中就可以窥见一斑,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缺乏对幼儿的爱与责任,以致于给幼儿的身心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
(四)厌岗怠业、不思进取
大多的幼儿园教师只是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当做一种谋生手段、一份普通的工作,并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是一项能够受到家长孩子以及社会的尊重的职业,厌烦工作的单一、内容的琐碎繁重。对学习幼儿教育理论知识的缺少,教育方法缺乏创新,习惯凭借于自身以往的教育经验进行教学,止步不前,不求进取,生搬硬套,不愿创新。自身师德修养自觉不足,从而无法自我约束,不能严格地要求自己。
三、成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成为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大众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社会与个人价值得不到社会大众的认可,许多家长都觉得幼儿园教师就是在自己没时间的时候帮忙照顾幼儿的保姆,不断削弱着幼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拉低了他们职业的幸福感和对师德的追求。部分幼师在多元价值观念的社会影响下,难挡利益的诱惑,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发生扭曲。在一些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部分幼师把工作当作了追名逐利的工具,缺乏了对幼儿以及对职业的热爱与责任感。此外,政府投入不足,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待遇偏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很多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以致于难以吸引优秀的教师,导致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下降。
(二)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浅析学前教育师德建设现状与改进策略(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