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说:“心灵的交流,心灵的共鸣,心灵的的和谐,甚至心灵的碰撞,都会产生一种精神的美。”班主任平时要多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多聊天,学生才愿意讲心里话。与不同程度的学生谈话时要用不同的方法,态度要诚恳、耐心,用感情来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通常我与学生沟通之前,都会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状态,与父母的沟通方式。观察一段时间后,抓住合适时机与学生交流,一语中的,直接说到学生心中所想之处,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是真心的,教育是诚恳的,从而学生很快接受班主任的建议。对于一些问题多的学生,一次不能指出所有问题,一次只抓住关键的一点,与学生讲明道理,时时观察学生改正的状态,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这些学生身上的问题可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马上根除是不可能的,还可能反复。如班级有一个男同学,不爱写作业,组长多次反映他不写作业或找借口推脱责任。我与他沟通,讲道理,他答应得很好,同意第二天完成作业,但第二天仍没有完成。在这种沟通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我进行了一次家访。在我与他的家长沟通时家长向我述说,这个孩子不爱写作业的习惯是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就开始了,到现在大概有四、五年的时间了,家长也很无奈。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与他交谈时耐下心来,倾听他心中的想法。一次交谈他说一句,再一次交谈他说两句,在不断的沟通中,我了解到,这个学生也想完成作业,但自控力不好。我们达成协议,先把简单的作业完成就是进步。此后,我不断观察他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我会格外注意并加上鼓励性的批语,适时表杨,放学后不忘叮嘱几句有关作业的话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学生的作业能够独立完成了。这对我来说也是很大的鼓舞,更加说明了耐心的重要性。
良好的交往是有形式和规则的,这些形式和规则让人与人的交往变得舒适和润滑,这就是礼仪。因为打动人心的是细节,而细节就体现在你的举手投足中。良好的礼仪教养,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教师可利用早会、午会或班团会,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礼仪教育和熏陶,学生学会了在走廊右侧通行,学会了在教室内不打闹,学会了为老师端水,学会了为同学扫地,学会了遵守交通规则,学会了遵守任何一个公共场所的秩序,班级越来越和谐。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让学生畅所欲言,用耐心去启发,用真情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事。有一些学生做事情毛糙,不求甚解,不讲方法,做什么都匆匆而过,有些学生遇到事情会拖、等、逃避,上课不会记笔记,课本丢了不会找等。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应教给学生去积极主动地解决遇到的事情,哪怕一句话,一个动作,用心去教学生做,不断鼓励,学生会发现用这个方式去做事,效果非常好,也乐于接受。
总之,班主任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的方法、策略、技巧等多种多样,存在的细节问题也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能适时、适度、适地地发现和处理好一些细节问题,管理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班主任工作是漫长而艰辛的,我走过二十年多的教学历程,深深地体味到其中的甘甜与快乐,但我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在这里,我只是谈了一点对班主任工作的感悟,但我愿以我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年4月,修订本
2、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关于儿童教育的讲稿》
3、李镇西的《心灵写诗》
4、屈原《离骚》
5、艾伟的《教育心理学》
浅谈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