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苦难教育培养坚毅的性格
现代化的生活使当代的孩子越来越脆弱,主要表现在孩子的承受能力薄弱上。苦难是一种财富,它能够培养出坚毅的性格。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无法体会靠拾垃圾生活的人的境况,也不会珍惜所拥有的美好生活。苦难教育不是大量地让孩子感受到挫折,它是一种体验,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用优秀的事例和文艺作品来影响教育孩子,使幼儿通过讲述、观看和思考,理解作品传递的真情实感,感同身受,受到教育和锻炼;组织一帮一贫困对子,带领幼儿到贫困农村小住,感受农村小朋友的生活,进一步感受幸福生活的可贵;也可以参加“吃苦”夏令营等活动,在专业培训人员的带领下接受苦难教育,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独立的行为习惯。感受苦难是教育孩子的手段,不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在苦难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感受挫折,因此要注意挫折后积极进行抚慰和鼓励,挫折程度也要适宜幼儿心理发展水平。
(三)用良好的习惯创造终身的财富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教育是终身教育,拥有良好的习惯会收获一生的成功。良好行为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礼貌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举止。幼儿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舰,在幼儿期让孩子收获一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终身的财富。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加强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强化习惯的养成,及时帮助其克服不良习惯行为,对好的习惯及时鼓励肯定;幼儿园所与家庭共同努力,在习惯养成方面相辅相成,家长要加强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如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栽花种草,浇水施肥等;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普及力度,使每一个孩子因其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获得周围人们的肯定,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总结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深远、细致的工程。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有我们期望的成功教育,我们必须从今天做起,从幼儿抓起,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把心里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把幼儿塑造具有完整素质结构的新一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人才素质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让我们来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为促进幼儿健全心理与完美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幼儿的心理健康,又要关注少数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既要重视专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又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需要幼儿园高度重视,又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只有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取的良好的教育效果,真正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大的快乐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林淑瑞,王红宇.教育方法知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5.
[2]梁志.学前教育[M].北京:出版社,2007:5.
[3]唐文忠.教学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9.
[4]陈卫红.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探索. 教育评论,2002(3)
[5]张建人. 幼儿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 山东教育,2000(9)
[6]周梅林.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
[7]吴金花.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小班孩子的交往能力[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1)
论学前心理学的重要性体会(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