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前心理学的重要性体会
——以对幼儿的心理培养为例
从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幼儿普遍存在独立性差、心理脆弱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学习学前心理学有助于准确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如何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和开展,完全落实到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也是当前学前心理学专业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幼儿健康心理现状分析
(一)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有异常心理问题的幼儿仅占少数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2~7岁的幼儿社会适应水平良好,具体表现为:77%的幼儿有良好的游戏和体育运动能力,并用较多的时间锻炼,水平较高;52%的幼儿兴趣爱好广泛,投入时间多;52%幼儿在家或幼儿园有4个以上的好朋友,58%的幼儿每星期和这些朋友在一起3次以上,52%的幼儿很容易和其他幼儿相处;64%的幼儿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说明幼儿人际交往水平较好。幼儿行为适应水平良好,具体表现为:80%的幼儿在游戏学习时注意力能够集中,79%的幼儿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师和家长的讲话;在对种行为问题的存在情况调查中,选择“无此表现”居大多数,选择有明显表现行为的不超过10%。此外还发现,6%的幼儿经常破坏东西,7%的幼儿格外怕黑,%的幼儿入睡困难,3%的孩子有吸吮手指的习惯,12%的幼儿非常胆小,说明幼儿存在心理不良问题,但不具备普遍性。[唐文忠.教学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9.]
(二)幼儿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为适应性上
25%的幼儿喜欢争论,17%的幼儿精神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持久;13%的幼儿明显表现为坐立不安,活动过多;16%的幼儿有轻微的强迫观念;13%的幼儿明显表现出做事情必须做到最好;34%的幼儿在座位上手脚动个不停,34%的幼儿难以安静地参加或投入某项活动;33%的幼儿惧怕上幼儿园等。在座谈中也发现,幼儿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缺乏自信、孤独、不合群、不会与人沟通交流,有攻击性行为,更多的幼儿无法接受父母表扬同伴,这些充分说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陈卫红.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探索. 教育评论,2002(3)]
(三)幼儿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习惯
21%的幼儿喜欢缠着大人或过分依赖家长,12%的幼儿有明显的不好好吃饭的表现;15%的幼儿有时随地大小便;2%的幼儿有明显故意伤害自己的现象,%的幼儿需要别人常常注意自己。[张建人. 幼儿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 山东教育,2000(9)]这些数字表明,幼儿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习惯,这与幼儿的教养方式有关。在对幼儿老师走访调查中发现,不良行为更多表现在幼儿有恋物情结上:如有的孩子睡觉时必须摸衣服一角,闻一种味道才能顺利入睡,有的孩子上课必须抱着枕头,一时也不能放下,等等儿由长辈看护或在幼儿园所进行教育,他们很少想到心理健康问题,并缺乏对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只有孩子异常表现特别明显时,才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有些滞后。还有很多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不用刻意进行心理教育,认为此项调查有些多余;很多家长对孩子不良倾向行为缺乏认识,不认为这是心理健康问题的萌芽,因而不需要进行有效校正。可见,家庭作为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培养场所,没有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家庭成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理论水平有待提高。这些不良习惯随年龄的增长会不同程度地引起社会适应不良,使心理问题升级。
二、幼儿心理健康培养对策
(一)用审美来陶冶升华幼儿的心灵
通过美的情感、美的言辞、美的理性、美的结构,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启迪,把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集于一身。可以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旅游、野餐等,在名山大川中陶治情操,开阔胸怀,形成开朗大气的性格特征。培养幼儿对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使幼儿学会在美的音乐中陶冶性情,平衡心态。用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来影响和教育幼儿,使其树立正确的观念,开发智力,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美的事物会使幼儿的心灵健康快乐,和谐发展。同时,合理安排时间让幼儿学习艺术,采用积极的鼓励措施,不能简单粗暴,把美的学习变成心灵的压抑和摧残。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幼儿教师和家长心理健康培训是提高教育者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好办法,注意讲座的高水准和系统性,可聘请知名教授、心理工作者等,切实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同时要培养幼儿教师和家长用自身健康的人格做幼儿的榜样,家长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把教育培养幼儿的责任转嫁给长辈、保姆或幼儿园所身上。在幼儿教育中,由于长辈、保姆忽视对幼儿各方面教育,因而错失幼儿教育的诸多关键时期,幼儿师范类学校要把培养未来幼儿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头等大事,开展系统的培养工作,切实提高幼儿的素质和水平及提高教育者的责任意识。
论学前心理学的重要性体会(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