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主要是要通过各个感觉器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通过直接感知才能有所获得。因此训练幼儿的感官,发展其感知能力,让幼儿们学会用眼、耳、鼻、口、手等感觉器官去了解事物的特征,即在游戏中自觉思维。
1、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在中班下学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有认识“7”的相邻数的内容。如果用教具数卡或是在黑板上画图谱直接告知幼儿,这样幼儿一下子就会说了,似乎觉得很简单,但是没有真正的得到理解,其实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幼儿会因为数字的更换而困惑。因此,我选用“跳格子”的游戏,在地上画上格子,格子里分别填上“7”的相邻数,引导幼儿们边跳边去念“7”有两个好邻居,就是“6”和“8”,“6”是“7”的小邻居,“8”是“7”的大邻居,大家一起跳跳格,开心又有趣。这样一来,使得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就轻松掌握了“7”的相邻数,于是“5和6”的相邻数也就自然而知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就会非常轻松顺利,其次“跳格子”游戏在户外游戏中也是经常玩,幼儿能更好的得到巩固。
2、游戏区的创设。根据主题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 满足其游戏需要,投放游戏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其他相关的材料,如:成品、半成品等,这些材料要赋予启发性、层次性,并能构成丰富的游戏情景。同时随着幼儿们日常游戏活动的进展, 教师要经常更换游戏材料, 以保证创造性游戏活动的开展。而选择和使用材料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以物代物、一物多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如区角内开展的“水果超市”,我投放了丰富的游戏材料,有各种大小的篮子、色彩鲜艳的小碟子、各种各样的水果……通过这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们自制不同味道的果酱、水果蛋糕、小玩具等,感受自己劳动获得的情感是十分兴奋的事,有的小朋友把“王老吉”的罐子放到了下面,把一个小碟子放到了上面,用来作秤,一边称东西,一边还有摸有样的说“你好,这个多少斤”,一共多少钱。同样的材料在不同幼儿的手中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游戏,由此可见,幼儿们在丰富的游戏环境中自然而然就能萌发出超乎常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高尔基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幼儿在游戏中对生活的反映并非是简单模仿,而是在表达自己的愿望, 将所了解的各种现象重新组合在一起, 再加进自己的构思。这种积极的认识活动对其自觉思维,合理想像和不断创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在游戏中自觉审美
游戏能让幼儿获得丰富的“美感”。单从“认一认,玩一玩”的游戏来说,我让幼儿们在运用各种绘画材料(如油画棒、粉笔、丙烯画笔、水彩笔等)在纸上、黑板上或墙上自由涂鸦与玩耍,在认识材料笔的同时,不但培养了幼儿们用笔画画的兴趣,期间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不同的笔带来的不同的视觉美感。
1、造型艺术美。游戏激发兴趣,兴趣带来情趣,情趣培养了美感。造型圆浑、墩实、稚拙、简单的美术最能吸引幼儿,因为尚未完全走出视觉模糊阶段幼儿期主要是要通过各个感觉器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通过直接感知才能有所获得。因此幼儿,对圆浑的造型能淋漓尽致的感知,为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我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培养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具体感。
2、区域活动展示。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彩色纸、素描纸、橡皮泥、胶水,蜡笔、油画棒、大小不一的瓶子、品种不一的种子等材料, 方便幼儿随时取放, 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做小动物、花、种子贴画等。 这不仅可以丰富游戏内容、用幼儿的作品布置教室环境, 可以帮助幼儿及时展出自己的作品, 在幼儿们相互欣赏中说出作品的好与不好之处,在彼此评价中培养其审美能力。
3、技能实践。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表现美的技能, 因为技能是表达美的情感时不可缺少的条件,如在教幼儿学画圆时,在户外活动“多变的呼啦圈”游戏时,让幼儿观察呼啦圈的形状特征,徒手在空中画圆圈,然后再让幼儿用圆圈作为基本素材, 进行创造性地组合和分解, 并能大胆表现身边的人与事,使画面丰富富有情趣。
五、在游戏中自觉成长
游戏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丰富多样,我们的体育游戏中就包括走、跑、跳、投掷、攀登和钻爬越等多种活动技能。幼儿时期身体对运动的需求,是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的。游戏可以让幼儿的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促进其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发展,提升肺活量,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锻炼其肌肉骨骼,使基本动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 通过游戏来促进幼儿的自觉成长是一条必然有效的途径。
在幼儿园课程中规定一个幼儿每天需要二小时的户外活动和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如每天要有晨间活动、早操;课间活动以及餐前活动;离园前的活动;及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虽然每个活动都有不同的内容和目标要求,但教师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游戏方式加以组织和实施。如晨间活动我们可以组织:跳格子、沙包传递、等小型分散的体育游戏;餐前活动可以组织揪尾巴、传递火炬等进行有一定运动量的游戏;离园前的活动我们可以安排与主题活动相联系的体育游戏。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因此幼儿需要游戏,是由其年龄特征决定的, 幼儿喜欢游戏就如同他们渴望阳光和空气那样自然。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自觉地从行为、习惯、思维和审美等方面入手,在游戏中让幼儿自觉而健康地成长。当然,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而应该将游戏开拓到校园外,走向田间,漫步街巷,穿梭树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富二代们,富三代们自觉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成长为祖国繁荣昌盛的生力军!
让幼儿在游戏中自觉成长(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