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在饮食方面提出的各种要求,总是百依百顺,孩子喜欢什么就给他弄什么,不爱吃的就不强求孩子去吃,对孩子无原则地迁就,使幼儿对某些食物产生排斥心理。还有的家长觉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吃上不能委屈了孩子,像一些垃圾食品也给孩子吃,总觉得那些是好东西。
2.父母的饮食习惯。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到孩子的饮食习惯。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是幼儿模仿的对象,父母的一些饮食习惯往往在孩子身上有所体现。父母在饮食上挑三捡四,孩子也会不爱吃这个,不爱吃那个。家长通常不在乎的小细节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幼儿的饮食习惯。
(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1.零食不离口。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幼儿吃的零食越来越多样化,孩子对五花八门的零食难以抗拒。无节制的吃零食,打乱了肠胃活动的正常规律。到吃饭时间就没有食欲,长期下来导致了幼儿形成不良饮食习惯。
2.就餐情绪的好坏。
幼儿在进餐心情愉快时会多吃一些。幼儿在进餐时有些父母见孩子不肯吃饭就大声的呵斥、责骂孩子。这种做法完全不顾孩子感受,孩子又容易受情绪影响,这样使孩子越来越不想吃饭。
(三)教师和同伴也是影响幼儿饮食习惯的因素。
1.教师在幼儿进餐中的态度。
幼儿易受到暗示和同样的情绪感染。教师在幼儿进餐时用了过激的语言,幼儿很容易受影响。
2.受同伴的影响。
在幼儿园,在集体进餐中幼儿会进行交往,幼儿喜欢模仿,只要有幼儿说不喜欢什么,其他幼儿都跟着学,幼儿之间发生矛盾也会影响幼儿进餐。
(四)身体因素的影响
幼儿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期间,在换牙期间,牙齿排列不齐,会导致对一些稍微坚硬的食物不感兴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幼儿手眼协调精细动作在发育中还不完善,如在吃饭过程中幼儿还不会熟练地使用筷子会把饭撒在桌上等。
三对小班餐饮活动中指导
在家庭环境中的指导
1.家长负起责任
(1)大人本身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小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如果大人们本身的饮食习惯不正常,那么孩也会养成不良的习惯。
(2)减少孩子的零食。虽然零食的给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却不可过量,尤其垃圾食物尽量不要给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而吃不下正餐。
(3)固定开饭时间。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用餐,并规定孩子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饿了,也不要再给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
2.提高幼儿进餐的兴趣
(1)使用喜爱的餐具。孩子都喜欢拥有属于自己独有的东西,替孩子买一些图案可爱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
(2)丰富多样的菜色。在饮食均衡的条件下,父母可以多种类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单纯的米饭、面条。
(3)愉快的进餐氛围。在孩子吃饭过程中,给孩子提供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吃饭变成有趣的事情。
(二)幼儿在园餐饮活动中的具体指导
1.创设良好就餐环境
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能让幼儿保持心情愉快,能让幼儿有食欲能积极的进餐,如果环境嘈杂,容易分散幼儿注意力,导致吃饭慢甚至不吃饭,这样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2.树立榜样
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幼儿的模仿力极强,老师的一些饮食习惯常被幼儿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树立一个好榜样。
3.进行一些饮食教育
多给幼儿讲一些容易懂的道理,例如告诉幼儿一些关于食物与营养的知识吃饭、挑食的坏处。
(三)家园共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良好饮食习惯不能单靠幼儿园里培养,在家庭方面也应该重视,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饮食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孩子在幼儿园较听话,孩子在家里比较任性、依赖性强。幼儿在幼儿园里好不容易养成的良好的饮食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和弱化。幼儿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家园脱节,事倍功半;家园结合,事半功倍。为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家园应该共同努力,让孩子在良好的饮食习惯中健康成长。
结论
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对小班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时,我们应该从幼儿本身和幼儿所处环境出发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饮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小班幼儿餐饮活动中的指导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