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语文的价值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由学生内在的需求所决定的认识和兴趣,对学生的持续力是持久而强烈的,因此,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惊奇感和认知冲突,就要源发学生的积极性。现阶段的小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对自已的学习一个明确目的,一直处于盲目学习之中,时间久了就会对语文的学习更丧失了兴趣,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对其进行必要的学习目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增强其责任感。就语文学科而言,应当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向学生揭示语文的特点及要求,强调语文在社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引导和教育学生确认识语文的价值,知道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语文科是基础的基础,是百科之母,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学好语文知识将受益终身,学好语文才能学好其他的学科,让学生把自己的理想与学习结合起来,从小就形成对语文学习的长远动机。同时要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目的,实现从“要我学”到“我想学”“我爱学”的转变,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把握学习前奏,新课之前平缓学生兴奋的精神状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毕竟他们刚从紧张严肃的课堂上放松下来,当下课铃响起后,孩子们会欢呼雀跃的涌向操场,一到操场上,就会无忧无虑的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学习、作业都会暂时抛到九霄云外。但十分钟是很短暂的,有的学生还处于游戏最激烈的状态中,突然,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就会气喘吁吁的踏着铃声跑进教室。随着一声“起立”,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这时,如果教师直接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是很不好的。因为学生刚刚从课间活动中走进教室,大脑、肢体还处于兴奋状态,还不能马上静下心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老师作好新知识学习前的过渡,做好这二分钟的过渡,会让师生在这堂课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这二分钟,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比如做一下手指操,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小游戏,背一背以前背过的课文,唱一首舒心愉悦的儿歌等等,让学生从课间兴奋的状态中慢慢地平静下来,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三)活跃教学过程,做一些学生喜欢的小游戏,引导学生主动走进课堂。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的最爱。低年级学生善于表现自己,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小游戏,只要教师设计合理,并具有适时调控游戏过程的能力,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例如,在学习生字时,教师可以做一些有助于学生识字认字的游戏——“摘苹果”、“你来指,我来认”、“当小老师”等等,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给予表现好的学生表扬,让他们学有兴趣、有信心。遇到一些表演性的课文,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上台表演。通过一些肢体语言,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中主人公的思想,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四)保持和蔼教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堂课,如果教师始终面带微笑,会给学生以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的微笑,其实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一种鼓励。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怎么想他就会怎么表达出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还不具备自己判断对错的能力,只要老师提问,他们会无所顾忌地站起来回答,会争着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课堂上,如果教师总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时时板着面孔,把语文课堂变成自己居高临下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场所,这样就会让学生惧怕。能回答问题的学生有的都不敢举手回答,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试想,只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是多么的枯燥无味。所以,教师上课时必须面带微笑,给予学生一种亲切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大胆、勇敢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即使他回答问题错了,教师也要一分为二,在对他的回答做出判断的同时,也要表扬他有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勇气。教师只有用真诚的微笑去关心学生、赞赏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语文课堂才会活跃起来。
(五)用“活”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比单一传授他们书本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要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样可以使小学生尽早投入学习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为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生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卡通的生字卡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我们原有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创新的识字方法来与同学分享,并及时鼓励,学生会在这种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中鞭策自己努力地动脑筋思考更有创意的识字方法。在学习课文时,利用不同形式的读,如,接读,开火车读,带有挑战性的赛读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理解课文时,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有多媒体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图文对照,自觉地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让直观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学《日月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的感受日月潭的美,我通过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图文对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教师的配乐朗读,去感染学生,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了解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都是我们的亲人,他们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无论自己将来身居何处都心系祖国的的思想感情。
(六)提高专业素质,营造宽松育人环境。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标志之一。学生是有情感的,只有肯定的、积极的情感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课堂上民主、和谐的气氛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成长的阳光和雨露。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来启迪和引导每一位学生。教师的业务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过程的机动调控和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上。教无定法,一堂气氛活跃的语文课,跟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积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培养自己对课堂突发事件的调控比能力,用自己和蔼的语言,真诚的微笑和灵活的教学技巧去营造宽松、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充分调动好学生、教师、教材等诸多因素,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领会语文世界的多姿多彩。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感表达,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交流,教师要尽自己的所能,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当然创设课堂气氛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的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把握好课堂的四十分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积极学习,乐于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法的调查与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