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教育因素
由于小学生的判断能力有限,他们喜欢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不考虑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或恰当。所以,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家庭整洁有序,独立,清洁,所以,只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学习榜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会逐渐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二)幼儿园教育不当
幼儿园的孩子们,教师可以知道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往往把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能力作为幼儿教育的重点,减少幼儿活动的设计,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同时,教师对偏差的理解也表明,儿童的自理能力主要是在家庭中培养的。当孩子们不上厕所或穿衣服时,如果我们不直接帮助他们,我们就会让父母认为他们对孩子不够关心。因此,没有有意识的努力来加强训练。在一些活动中,虽然自我服务的内容被渗透,但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被有意识的强化,也没有使孩子形成习惯。
(三)指导的策略不当
我们经常看到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穿衣服时情绪高涨,经常受到父母的赞扬。然而,在学习之后,孩子失去了兴趣,不想再做了。父母看到孩子不愿意做,认为孩子很小,父母代替做,使孩子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练习的机会。案例2:在我的课堂上,有两个孩子渴望穿上自己的袜子,爱他们的妈妈,满足他们的愿望。当面对孩子的满头大汗歪歪扭扭的,一个母亲的孩子生气地喊:“我说你不,你偏要虚张声势,算算了,让我再给你穿吧。”这孩子以后不会再自己做事情了。妈妈很高兴地表扬了她的孩子:“哟!你今天能把自己放在一个位置上。来,让妈妈看到!嗯,是的,如果调整到这个方向就更好了。孩子被鼓励不仅要穿得越来越整齐,而且要独立地工作,越来越有兴趣和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变得越来越能干。
四、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
(一)支持鼓励激发自理
幼儿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新奇的事往往都有探究的欲望。当他们有这种欲望时我们应该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同样在生活自理方面也是如此,当孩子看到父母刷牙、洗脸时可能会说:我也刷牙,这个时候请您支持孩子的欲望,交给孩子方法,不要担心孩子会弄湿衣服、弄洒水。孩子在慢慢的练习中就学会了自理. 孩子虽小,但我们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应该不失时机地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放手让幼儿去尝试、去体验他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例如:每天安排小值日生。有管理自然角的,即早晨小值日生要早早入园,给自然角的花、农作物浇水。还有餐前值日生,即餐前和老师一起擦桌子,协助老师一起分小盘、分小勺。餐后帮助老师收拾桌子。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当这时,孩子总会争先恐后地说:“老师让我来分勺子吧。”“老师让我浇水吧
(二)利用兴趣学会自理能力
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对某些事情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加喜欢去做某些事情。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唱儿歌、作游戏等形式,使孩子懂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利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
(三)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
造机会,提供足够让幼儿自理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工具,吸引幼儿主动地参与生活技能的学习。例如,在幼儿的活动区中放一些塑料瓶让幼儿练习拧瓶盖,也可以放置用大饮料罐制成的罐娃娃,里面有黄豆、红豆、绿豆、大米、小米、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娃娃”这类简单的小游戏,还可以引导幼儿在为自己提供了床、被子、床单、毛巾、衣服、鞋等的房间里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学习生活技能,从而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四)家园齐心协力共育幼儿
在幼儿入园前,老师要做好家长工作。老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喜好、个性、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等。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幼儿个别方面的纠正教育。同时,对特殊幼儿做好个案记录,及时向家长反馈,并征求对幼儿园老师工作的建议,共同商讨措施
总结
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时,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出较高的、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要充分相信每个孩子们的能力,只要教育得法,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功。
参考文献
[1]王春芝.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13.12.
[2]石素果.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j]. 学周刊,学周刊,2012.02.
[3]马俊妹.放手,让孩子成长——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0.11.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6)(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