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每个环节都必须按照生活常规教育的具体要求接受培训和训练,通过日复一日的动力定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保育和教育相结合
培养幼儿生活常规需要保育和教育同时进行。儿童年龄越小,越需要通过保育的手段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并在生活每一环节接受教育。
(4)、注意照顾个体差异
不同年龄、气质、体制的儿童,生活和学习能力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尤其对体弱多病的儿童,完成生活常规要求较困难,需要特别照顾,教师应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1)、引导幼儿有规律的生活,自觉遵守作息时间和生活制度。
(2)、让幼儿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吃饭、穿衣服、洗脸、刷牙等生活技能。
(3)、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生活卫生习惯包括饭钱便后洗手、定时排便、不乱扔垃圾等。生活习惯包括讲文明、讲礼貌、不玩水、不影响他人休息等。幼儿生活常规教育既是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
四、幼儿园安全问题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是一个特殊群体,幼儿天性好奇,喜欢探索。但是,幼儿年龄小,动作不够协调,反应不够灵敏,缺乏生活经验,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近几年以来,幼儿园里幼儿意外伤害事故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这指明了安全保护在幼儿园工作中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安全制度,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意外伤害是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对幼儿健康和生命造成的损坏,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这就需要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一些急救知识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幼儿烫伤、骨折等意外伤害时就能及时进行救护,以挽救生命,防止残疾,减少痛苦。同时,加强幼儿的体能训练,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力。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平时活动量少的幼儿容易受到伤害,而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动作灵活、协调、反应机敏,受到伤害的概率相对要少些。但是当今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虽然他们营养充足,但由于缺乏锻炼,幼儿的动作协调性、灵活性及平衡能力都达不到自我保护的要求。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提高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他们身体的协调性,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环境指的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幼儿园中的一切外部条件,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创设适宜的幼儿园环境,并使其发挥良好的教育功能,是我们当今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幼儿园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在环境创设时应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共同创设环境,把环境创设变成环境教育,进而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以充分实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价值。因而,教师首先要充分理解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及其教育功能,运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和原则,为幼儿创设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许多幼儿园在创设环境时会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许多问题,比如环创多以墙面装饰为主;环境的装饰功能大于实用性;多以教师制作为主,幼儿参与度低;环创忽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只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精神环境的创设等。环境创设需要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和兴趣为指导幼儿教育者应该意识到:环境应该是幼儿的环境,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赖以发展的环境;教师在创设环境时,除了考虑幼儿园整体的美化外,更应该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兴趣来创设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以便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影响。重视幼儿自主性的发挥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环境所表现出来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创设环境的过程。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发挥,更能使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合理利用物质环境中材料设备的价值幼儿的发展是自身主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丰富的物质条件设备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刺激幼儿的各个感官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物质环境的材料设备,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物质环境,尽量使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使幼儿能通过与环境中的刺激物的交互作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论如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