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认为影响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学观念的落后必然导致教学思想的僵化,对教学现象及规律的认识出现偏差,在教学中把握教学实质偏离轨道,因此,产生激发学生参与障碍。
(一)师道尊严仍占主导地位
权威型师生关系视社会或教育影响的代表者(教师)为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者,学生犹如被看管的羔羊,既无学生的独立人格,也看不到学生的内在需要,强调的是师道尊严,要求学生服从、顺从,学生对教师常常有一种防备心理,甚至有一种恐惧感,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单向输出信息的过程,学生被动参与的,师生关系疏远甚至对立,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这种互动常常是被动的、刻板的,学生的反应是消极的甚至抗拒的。
(二)教师怕难以驾御课堂
教学活动方面教师过多研究自己怎样“教”,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善于提出问题和善于分析问题是一个人思维独立的表现,而独立性是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课堂上学生提问是极为可贵的,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但实际上,我们不敢在课堂上让学生提问题,主要源自于两种心态:一是担心学生搅乱了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二是担心自己无法解答学生的“怪”问题而下不了台,出现“一动就乱”、“不动就死”的状况,其实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哪怕是打乱了教学计划,教师回答不出来也无妨,可以放到问题银行里面去。
(三)盲目刻板地尊奉教材
现在学生用的教材,一直延用内容陈旧繁琐和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序列的教材,有些教材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的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课堂中视学生为容器,泛讲、滥讲,一讲到底的现象客观存在,不认真分析教材,进行教学前的预测。这样设计的课,学生是听众、是观众,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一些超前的学生发展受到抑制,从而造成学生在课堂中不愿动。另一方面教学环境的封闭性。学生被囿于课堂,唯参考书标准答案是尊,活动空间、思维空间是封闭的,视野是狭窄的,从而导致师生不能互动。
三、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确立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教学观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教育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理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理念斗争的结果。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将学生看成“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互动中,要发挥每一位学生的能动性,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每一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机会是平等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中,不能只提问那些课堂上表现积极、活泼,对完成教学任务起着推波助澜作用的同学,而要着意提问一些课堂中“沉默的羔羊”,即对完成教学任务会起反作用的同学,只有如此,才可以是称得上照顾课堂中的每一位同学,不使任何一位同学落伍。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策略 (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