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积极的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在互动中成长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需要鼓励,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更需要鼓励。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最渴望的是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不要吝啬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温馨的动作。相反,教师要抓住每一次鼓励、表扬学生的机会。对学生的评价要适时,评价中既要有对答案的判断,又要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自尊心的维护和积极性的肯定,更要富有激励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回答问题的乐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参与度不够高,究其原因,是教师的评价机制出现了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一带而过,冷漠的反馈换取的将是学生的不参与。如果学生的回答中有错误或者不恰当的地方,教师要诚恳地指出,绝不能讽刺挖苦。对于平时不能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以鼓励为主,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即使学生对问题一无所知,教师也要让其体面地坐下,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尊心和积极性。 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教学评价方式就是运用不局限于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总结性评价,不局限于以优生为互动对象,而综合使用确定学习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检查学习准备和不利因素的诊断性评价及观察学生成长发展的档案袋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来展开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如有的学生尽管数学考试成绩不够理想,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很强或具有创新意识等等,若教师仅以学习成绩来判断他们的好坏,那这些学生将逐步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如果教师能对他们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他们往往会受到鼓舞,表现出较高学习热情,从而发挥数学学习潜力,主动参与到课堂激发学生参与中来。因此正确的教学评价能促使学生在互动中发展。
(三)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环境,为激发学生参与奠定基础
教学环境一般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心理环境。
1、创设良好的课堂物理环境
课堂物理环境是教学中有形的、静态的硬环境。而班级规模和座位编排又是影响激发学生参与的重要因素。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一个人正常的注意广度为 7±2个组块。[这就要求班级规模不能过大,否则师生间相互反馈、了解、沟通的几率下降,阻碍了师生间的互动,即教育关照度降低,也不利于教师的课堂控制。在一个人数和规模大小适宜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教师也能很好的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促进因材施教。
此外,适度变化的座位编排能增加课堂激发学生参与的机会和频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师生共同把座位排成马蹄形或环形乃至其他需要的形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适当走动,关注到教室的各个区域(如在数学课上做练习时,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到学生身边,观察学生,及时了解做题的情况,并且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能力、个性差异合理搭配分组,把特别安静的学生安排在组长或比较健谈的学生对面。
2、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教学中无形的、动态的软环境,它对课堂激发学生参与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课堂中,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是以平等和谐互学的课堂氛围为基础的,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处于教学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就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策略 (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