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虽然她们能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她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的了很模糊的。在她们看来,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复杂、很深奥的一个领域,由于没有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也没有掌握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因此在实践中落—实起来很困难。
(三)家园共育不同步
我们发现,教师们不太认同家长这一评价主体,从侧面折射出在健康教育方面对家园共育的失望。比如,孩子每天来园进班后都要做一些脱外套和换鞋之类的事情,其实幼儿在园里都专门训练过,所缺乏的正是生活中的练习巩固,但笔者看到,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家长在做,幼儿根本插不上手。,她们有一次在课堂上学习了怎样拉拉链,然后就希望家长配合,让幼儿自己动手拉拉链,刚开始家长见老师在一旁看着,都自觉地放手看孩子拉拉链,但没过两天,教师们发现家长们又恢复了原来的角色,幼儿仍然像思手掌柜般坐在一旁看着爸爸妈妈帮他们做这些事情。由于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因此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和照顾,事事包办代替,使孩子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习惯找不到合适的实践机会(如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园里不再偏食,但家长平时做饭时却不考虑幼儿的全面营养,有意避开幼儿不喜欢吃的东西),从而使得幼儿园的教育成效大打折扣。同时,也正是由于家长无原则的溺爱和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使得一些孩子不能恰当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叛逆性很强,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危机。
三、应对幼儿心理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增强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
课程决策能力是指教师作为课程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应具备明确教育目标、精选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把握教学评价等能力。在确定健康教育课程目标、选择内容时,也能够意识到应该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和健康教育领域的要求出发来考虑问题,同时也意识到在健康教育的课堂中发生的一些“意外”可以成为增长幼儿有益经验的生长点,但她们却没有能力把握这些可能成为幼儿有益经验的“生长点”,很难对具体情境中幼儿的提问作出有效回应。这主要还是由于教师课程决策能力欠缺造成的。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才能使其在健康教育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为恰当的选择,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可以通过教师培训,活动观摩、研讨,园本教研等途径来帮助教师提高课程决策能力。
(二)教师培训应“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普遍认为培训在促进教师观念和行为转变、了解课程设计者意图、发展课程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培训是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的有效途径。根据调查在所幼儿园中,教师参加培训的内容往往特别倾向于艺术、语言、科学等领域或者抽象、宽泛的教育理念,专门针对或涉及健康教育课程专题的培训少之又少,即便有,一般也只会出现在一些年度会议或大型研讨会中,而有机会参加这些研讨会的教师名额相当有限。所以,期待我们的幼儿教师培训能够在健康教育方面适当加强,为提升教师在健康教育领域的实施能力创造条件。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有涉及健康教育领域的培训,在培训时也应该采取教师喜欢的方式,以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比如针对具体旳健康教育领域的案例进行分析或者在培训中分享教师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等,总之,培训的内容不应脱离教师健康教育的实践,这有助于调动教师对自身健康教育实践反思的积极性,培养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搭建家园互动平台,引领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就幼儿健康教育而言,取得家庭、社区的积极配合更为重要,否则来自任何一方的消极影响都将抵消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②因此,幼儿园健康教育要想取得更好、更理想的效果,还必须家园联手,对幼儿进行连续、一致的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积极搭架家园互动平台,引领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来。例如,幼儿园可以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以及家长接送孩子的间隙与家长交流育儿经验,组织家长观摩健康教育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所在班级近期的活动目标、开展活动的情况,使家长能够全面直观地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倾听家长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建议或意见,了解并解答他们的困惑,实现家园间真正的交流与对话,在健康教育的理念与做法上达成共识,共同担负起幼儿健康教育的责任。
当今的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也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层次的挑战。就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而言,本文的研究远远不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受到了足够重视,发展的前景看似一片大好,可是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对理论、实践的弥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联系实际情况,多有不足之处,对于如何科学进行开展幼儿健康教育等问题尚未作深入探究。
在这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心理健康,尤其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须在幼儿园教育中体现出来,且当作首要照顾方面。同时,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是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环境等多方支持合作,因此要尽可能将教育工作一致化,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有效发展,共同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建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幼儿教育》,1998年,第2期
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3、刘维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华良出版社 2004年,第4版.
4、王立伟、郭秀红:《开展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策略与方法探》,《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12期
5、杜代章:《大力加强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探》,《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第41期
6、沈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探》,《宁波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