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在每日生活上, 用小学制度来管理幼儿行为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 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每日生活, 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幼儿在园每日活动主要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等, 遵照一定的时间比例适当分配。幼儿园应控制集体的学习活动时间, 保证幼儿充裕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的时间。一般来说,幼儿园大班每天上课2-3节, 每节课30分钟左右, 小学一年级每天5- 6节课, 每节课40分钟,而幼儿园的课余休息时间应远远多于小学一年级。 但是, 许多幼儿园在每日生活的管理上几乎和小学一样, 基本上是以集体班级教学为中心安排与组织幼儿的每日活动, 他们制定了统一的作息时间, 实行打铃进屋上课, 随即就是朗读、拼写或计算, 像这样的教育活动达到每日4- 5节, 此外, 还有一些特长班活动。一些幼儿在园的8个多小时内, 教育活动和特长活动的时间占了一半的时间, 时间衔接高度紧张, 远远超过了原国家教委5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6"每课时不得超过30分钟, 每周不得超过12-17课时"的规定。
( 四) 幼儿园课程超载, 早期专业特长过度开发当前, 不少幼儿园( 尤其是一些办园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幼儿园) 常常以开办特色班作为扩大招生吸引力和增加经济收入的手段。在这里,幼儿除了每天上、下午的教育活动外, 还要进行珠脑速算、计算机、英语、钢琴、绘画、书法、舞蹈等多种兴趣班活动, 幼儿从清晨来到幼儿园, 就开始了忙忙碌碌的一天。课程超载的幼儿园教育与一些家长盲目攀比的心理相互作用, 导致孩子们参加的特长班越来越多, 甚至超越他们的发展阶段, 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某一方面的专门训练。结果却往往事倍功半, 其训练的效果往往不如人意。
二、我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做以下几点浅谈:
危害一:抑制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各位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经典案例:1968年,美国一位母亲状告幼儿园非科学教学。她因为3岁的女儿伊迪斯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得知是孩子在幼儿园时老师教的后,一纸诉状把孩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法庭。这位母亲提起诉讼的理由是‘她女儿伊迪斯在认识O之前,能把它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自从幼儿园教伊迪斯识读了26个字母后,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母亲在辩护时讲了在东方某个国家的公园所看到的有关《两只天鹅》的故事。正如辩护词上说的,劳拉三世幼儿园的做法犹如剪去了伊迪丝一只想象的翅膀,并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使孩子在智力的启蒙阶段,不能在想象的天空里振翅翱翔。她的远见卓识和忧国忧民的责任心感动23名陪审员,内达华州立法院最终裁决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
一个人在幼儿时期是天性最活泼的时期,也是创造力和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如果单方面让他去学习写字、算数等,只会过早的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危害二: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探索性学习。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强制幼儿长期长时间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长期长时间坐着学习也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成长,身体发育受到伤害。幼儿过早承受学习知识的负担,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心灵受到创伤,严重危害幼儿的心理健康。
2012年10月15日,中国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就明确要求:坚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内容,严禁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坚持抵制社会上以幼教为名进行的不科学甚至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危害三:引起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学习主动性
进行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使孩子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可能诱发幼儿的厌学倾向。重复性教育还容易使儿童养成不良的学习态度 、习惯,比如孩子升到小学后,面对提前学过已经熟悉的知识,自以为老师教的自己都会,因此就容易不动脑、不思考、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不专心的习惯,丧失探索知识的兴趣。当在幼儿园“储备”的知识用完后,以往的优势与轻松自然消失,加之平时的不良习惯已经养成,缺乏积极思考问题和主动获得知识的技能,就会出现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危害四:影响孩子全面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教育应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我们应该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儿童为中心,遵循儿童教育的规律,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孩子的成长没有速成法可言,短期的功利主义,违反人的成长规律,压抑孩子内在的天性,对我们的孩子百害无一利,全社会应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着眼儿童未来的发展,遵循幼儿身心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共同防范和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具体保教工作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首先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我们要充分利用教职工大会、家长培训会、校园黑板报、班级“家园共育栏”、“家长开放日”以及“学前教育宣传月”等活动,在教职工、广大家长及社会中广泛宣传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危害,结合典型案例宣传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使全社会明白幼儿认知是以形象为基础,以好奇、探究、善于模仿为特征的,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入园、盥洗、进餐、就寝、游戏、离园等一日生活过程,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个性品质和基本能力。切实按照《3-6周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要求分层次目标去保教,保教中做到“动静结合”、“室内室外结合”、“动手与动脑结合”。还幼儿一个有阳光、有乐趣、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
其次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园长及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者,教师良好的素质是科学保教的前提,而素质的提升来自于不间断的业务学习。因此,我们要以“说、唱、弹、跳、画”等专业技能培训为主,在教师中大力开展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同时注重仪容仪表训练,做到落落大方,谈吐和蔼,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第三,要规范幼儿园用书,实施科学保教。我们要学习先进的保教经验,但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南方的树移栽到北方不一定能成活。”因此,在幼儿保教中,我们不但要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还要考虑不同家长的素质;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时,不能盲目地将一些杂乱的课程渗透到幼儿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选用经甘肃省教育厅幼儿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含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五大领域的保教丛书,规范幼儿用书;在组织活动时,我们要根据幼儿发展情况,分层、分级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不能过多、过滥的盲目开展主题活动,从而冲淡正常的教育活动。
幼儿的发展应是终身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任重道远,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各位幼儿教师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为了孩子的明天更美好,我们应该有所担当。让我们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吧,他们回报我们的将是一个最伟大的民族与国家!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2、徐利治 《学前教育方法研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及危害(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