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冲突及其原因分析对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浅究
在日常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师幼互动冲突,只是冲突所带来的相互作用效果或者波及作用效果的影响大小不同而已。小冲突的发生可以通过师幼之间简短的对话给予化解,大冲突会影响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为幼儿仍处在探索学习认知感知的发展时期。本文通过对中班幼儿的轶事观察,列举案例做初浅研究,得出幼儿、幼师本身因素和师幼互动关系在师幼互动冲突中都会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什么是幼儿教师与幼儿互动冲突?什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
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的问题,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而是建立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是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核心人际互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往往在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等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扮演着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会导致幼儿的活动环节受约束,使幼儿感到沉闷、无趣、不尽兴,就此师幼彼此产生意见分歧,甚至是对立,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一致,彼此的关系出现紧张状况,从而引起师幼互动冲突,对教育活动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来说,在日常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师幼互动冲突,只是冲突所带来的相互作用效果或者波及作用效果的影响大小不同而已。小冲突的发生可以通过师幼之间简短的对话给予化解,大冲突会影响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为幼儿仍处在探索学习认知感知的发展时期。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让幼儿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幼儿社会性发展在人一生的社会性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俗语说三岁看大,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其未来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阶段是关键时期,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在此阶段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开始逐渐显示出较为明显的个人特点,某些行为方式已经成为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模仿潜移默化发展起来的,所以在一日教学活动中幼师对幼儿的影响是极其关键的,老师在孩子眼中就是学习的榜样,是日常生活的标准,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二、发生师幼互动冲突的原因及减少师幼互动冲突发生的对策
1.幼儿本身性格影响
在幼儿时期幼儿更多关注客观的结果而不是行为的意图。幼儿在行为中多有任性、自私、争抢、不懂礼貌、不分是非等不良表现,这些往往和幼儿的性格发展有关。
2.幼儿的性格发展除了本身遗传基因外,还会不断受到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在所处的环境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导致幼儿在发展中学习模仿,形成初步社会认知。在阿德勒儿童社会性发展理论研究中提到,不益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性格特征主要分析了两大类,一类是攻击性性格特征,主要包括虚荣、野心、嫉妒、忌恨、贪婪、仇恨。这些攻击性性格特征如若不及时抑制,会使得幼儿对挑战环境发起更强烈的进攻,从而增强了好战心理,对其社会性发展创造了更多不利因素。另一类是非攻击性性格特征,包括隐藏、羞怯、焦虑、懦弱、无教养。隐藏不愿与他人共享接触,喜欢逃避,无教养通过肮脏杂乱的外在表现使自己与他人接触慢慢变得更困难。这些看似对他人无害的特征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严重阻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原生家庭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冲突及其原因分析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浅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