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家庭成员素质、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行为等家庭环境的相关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为正确错误的时候,最初的认知绝大多数来源于原生家庭。家庭会传递给幼儿最初的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等社会体系标准。家庭采用正面教育,启发引导,民主教养,建立亲密亲子关系、创设和谐家庭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优势作用。而宠溺、放任、专制、粗暴的家庭会引导幼儿形成不益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性格,从而导致幼儿的行为违背一定社会规范,而带来不良社会后果。
4.幼师自身因素
幼儿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原生家庭传递的信息外,获得更多社会经验的来源就是幼儿园,而幼师又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5.幼师专业程度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合格幼师的基本要求。幼师应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不断提高自我。幼师在幼儿心中的地位,和幼师对幼儿的直接情感流露,都会对幼儿的认知和行为起到引导作用,所以幼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言行。规范用语、礼貌说话、不大声喊叫、衣着举止大方得体,特别是幼师的言语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各方面,认知、情感等等。关爱、尊重幼儿,平等对待他们,从幼儿角度出发去交流问题,尽量避免强制性用语,使幼儿能够在放松愉快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6.幼师文化程度的影响
幼儿教师本身的文化程度影响着师幼互动行为,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学习,学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与经验,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能够针对幼儿提出的任何问题给予明确的答案,争取做到博学多识,提高情绪掌控能力,面对突然易躁的情境,能够平复情绪,调和心态,语出温和,尽量满足幼儿心目中完美的形象,成为幼儿心目中的魅力教师,从而积极的影响他们,使幼儿愿意跟从幼师的引导。
7.师幼互动关系
幼师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多数都是以高权威、管理者的姿态出现,使得幼儿只能以屈从者的角色自居。幼师应该是幼儿行为的观测者和分析者,是幼儿发展的引导者、帮助者和支持者,幼师要有一定的敏感性,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能够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及行为发生所处的环境,做出较全面的分析判断,分析行为发生的原因,从幼儿思想角度出发,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从而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寻求正确的认知。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尽量创设轻松愉快有利于师幼互动的环境,建立平等、相互信赖的互动关系。关爱和尊重幼儿,视幼儿为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多鼓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有困难解决不了,能主动寻求老师的援助。教师多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去参与幼儿活动,少控制、少管理,充分信任幼儿有能力解决问题。
三、冲突发生后所用对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在处理师幼互动冲突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交流、沟通和表达自我,学会了思考、遵守规则和关爱合作,学会了妥协、自我控制和道德认知等等。
1.人际交往方面
幼儿在此期间通过表达、思考、交流,能够认真倾听教师与家长的劝解,简单认识自己的行为,并依照长辈的建议,模仿、修正自己的行为活动,会用礼貌的方式向成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懂得尊重他人,不欺负别人,也不被别人欺负,若与同伴发生冲突,能够在成人的帮助下和平解决,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故事、玩具等,喜欢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学会了文明有礼的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了赞美他人。
2.社会适应方面
在师幼互动冲突发生以后,幼儿需要一段时间来吸取互动冲突过程中的经验,与此同时也凸显了不同幼儿对环境、场景改变的适应能力及对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及认知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吸取经验成长,反之,能力弱点的幼儿会花较长的时间来学习成长,期间幼儿开始可能会有逃避、不认同的行为,但渐渐随着成人正确的引导,幼儿懂得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知错就改,不撒谎,懂文明讲礼貌,喜欢群体生活,喜欢上幼儿园,喜欢与同伴、教师合作参加游戏活动,充分融入幼儿园生活。
幼师与幼儿互动有冲突不可怕,关键是怎样解决冲突而有效的发现幼儿,帮助幼儿,尽量在幼儿成长环境中避免师幼互动冲突发生,使幼儿在社会性发展中能够被积极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冲突及其原因分析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浅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