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及危害
[摘 要]孩子的成长没有速成法可言,短期的功利主义,违反人的成长规律,压抑孩子内在的天性,对我们的孩子百害无一利,本文针对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全社会根应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着眼儿童未来的发展,遵循幼儿身心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共同防范和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 表现 危害 反思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目前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把幼儿当成小学生来进行教育,比如教孩子拼音、写字、英语和算数等学习内容,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等。这不仅是一种“拔苗助长型”教育,更是一种重复性教育。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忽视了幼儿的发展潜力和素质的培养。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成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形成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与中国传统文化、幼儿园生存环境、教育体制及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密不可分。今天,我就个人观点分析探讨一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带来的危害,希望通过我们幼儿教师自身的反思能带给家长和社会更多的思考。在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方面,得到更多的认知,从而使幼儿园教育规律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尊重,也使得幼儿园能够坚持、坚定自己的办园理念,防止和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近年来, 随着家长对早期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和竞争心态的加剧,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增设识字、拼音、写字、计算等课程 , 这种在幼儿园实施的"小学化"倾向的教学逐渐演变得越来越普遍, 使幼儿园的教学形式、教育内容、一日生活以及课程结构都受到巨大冲击。
( 一) 教学形式上, 以课堂教学取代游戏作为主要手段"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幼儿最大的心理需求。幼儿在游戏中编织了假想的世界, 却在身心方面实现了真实成长。"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 因此幼儿期的主要生活内容应该是"游戏", "学习"应该是伴随幼儿游戏过程自然发生的副产品。我国的幼儿教育法规都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灵活地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各种教学游戏中,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 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然而, 近年来的幼儿园教育为了追求学习效率, 逐渐演变为与小学一样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幼儿在教室里像小学生一样接受知识的灌输。例如调查组在一所幼儿园听课时看到, "学习汉字'牛' "的教案内容如下: ( 1) 出示字卡, 幼儿认读; ( 2) 讲解字义, 组词, 造句; ( 3) 教师示范书写"牛"的笔顺及格式; ( 4) 幼儿书写练习; ( 5) 教师指导幼儿练习; ( 6) 书写"牛"的笔顺及组词。从教学形式上看, 完全与小学生的生字学习过程相同, 毫无游戏色彩可言。
( 二) 教育内容上, 片面追求知识的数量和难度幼儿的思维发展还处于前运算阶段, 其思维材料以表象为主, 其思维形式还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只有当儿童进入小学后, 他们的思维才进入具体运算阶段, 能够完成对概念的较为复杂的思维操作。因而, 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内容是有很大差异的,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启蒙性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纲要6>>中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方面, 要求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
但是, 许多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 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 他们甚至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 把学习文化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在拼音方面竟要求幼儿掌握声母、韵母、能拼读、能书写; 在计算方面则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 在汉字学习上, 要求幼儿会读、能写。这些都是把小学的教育内容提前到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 有的幼儿园所学的内容甚至超过了小学一年级应掌握的水平。有的要求儿童5、6岁时背九九乘法口诀, 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 在入小学前已学习了上千个字。例如, 我们在一所幼儿园11月份的教学计划中看到, 学生将在一个月里学习四篇课文并掌握89个生字。如此的识字教学强度已经不亚于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 基本的生活常识、行为习惯、情感与社会性等教育内容则受到了极大的冷落。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及危害(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