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挑食情况以及家庭采取对策情况的调查研究
入园的小班幼儿刚刚脱离父母家人的怀抱,开始独立面对外面的世界,首要的一步就是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接受考验:自己吃饭、自己入厕等等,让父母很不放心,其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吃得饱吗?老师有没有给自己的宝宝喂饭?而教师面临的是:孩子各种不良的进餐姿势,或挑食偏食,或坐等喂饭,或不会咀嚼吞咽等现象。面对一群的孩子,教师要一个一个帮助他们是很困难的,可是,又不能不管任其自流。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为了让孩子养良成好的生活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有研究表明,幼儿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身。因此,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培养幼儿这方面的习惯迫在眉睫!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一些方法和大家共享。
一、取得家长的支持是首要前提
我们都知道,教育首先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幼儿的成长更多的是受到家庭教养方式和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中我们得知,幼儿在家有不良进餐行为(边玩边吃饭、挑食、咀嚼和吞咽差、含饭等)的,占班级总人数的82%,这些不良进餐行为习惯的养成直接与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态度有关,从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是因为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而想尽法子哄孩子吃饭、祖辈对孙子孙女的娇惯或家长没有教养方面的认识而听任之等因素造成。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进餐习惯,这个任务最终必须要落实到家长身上。如果幼儿园单方面对幼儿进行进餐习惯的培养,而忽视了家长和家庭教育的作用,那么最终还是“事倍功半”,对孩子的培养谈不上成功,反而造成幼儿的两面性。因此,取得家长对我们教育的支持是首要的前提。
那么,如何能取得家长的支持呢?从发现孩子们进餐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之后,我们采取了家访、调查、召开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当前班级幼儿在进餐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白“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的重要性,知道“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道理,同时教师也能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和态度。在家长会上,让家长们了解我们班级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以及具体的措施,和家长达成家园合作的共识,为孩子们铺开了一条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大道。
其次,通过家园栏、微信群和发纸条等形式,作为家园互动的平台,定期发一些家长关注的内容、需要配合的事项等等,如一周幼儿进餐情况登记、饮食方面的教育内容、需要加强的进餐行为培养内容……让家长知道幼儿园老师做了什么?怎么做?这样,家长的教养步伐就能跟我们同步走,实现家园同步的目的。
二、多途径开展教育活动是有效举措
小班幼儿挑食情况以及家庭采取对策情况的调查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