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与人问其中一位:“你在那所大学、那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是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老人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他们认为终身所学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从家长和老师那里得以培养的良好习惯。
(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家庭和睦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有利于幼儿成才,也有利于家庭的幸福。我国古代人就已经认识到孩子习惯的重要性,而且认为孩子的习惯必须从小培养,必须从家庭培养。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三)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里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情绪对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当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有烦心事时可以和老师或是小朋友倾诉、分享,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正态的心理状况,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现状
(一)现状
一位家庭教育专家说过:家庭是孩子生母的温床与摇篮,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式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家庭是孩子获取人生幸福的源头。当今社会,家长对于孩子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父母陪伴孩子时间变少
由上图看出,父母只有在周末陪伴孩子的时间会稍微多一些,但也只有为9.3小时,等于是从早上八点不间断陪到下午五点,但是这段时间内,也并不是专注于孩子的。
现代人的工作节奏加快,使得家长们陪伴孩子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也就更少有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记得有一则广告是这样的:星期天了,一位父亲却因为工作原因即将出门,这时候,他的孩子捧着自己的储蓄罐站在他面前,这里面是孩子平时一元一角省吃省用存下的零花钱,孩子问爸爸:“爸爸你一天能赚多少钱,我用这些钱,买你一天的时间!请你陪陪我!”是啊,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的活动主要以玩玩具、看电视为主,他们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毫无生命的物体,这也是大多孩子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所在。可见,现在的孩子更需要朋友,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他们更想与家长交往,想要家长成为他们的朋友。而我们家长应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避免因工作,家务繁忙而冷落孩子。
2、片面强调智力开发,忽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
“少儿艺术教育”被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其中少儿艺术教育是家长及社会的关注重点,尤其是在中国。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中国的少儿达到2.56亿,其中城镇3-12岁儿童为1.2亿左走。按照城镇家庭每月为孩子教育投资50元保守估计,未来其市场消费额将达到上千亿。
有的人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早教的含义包括感知、语言、动作、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不能顾此失彼。”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仅仅重视智力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比如忽视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忽视孩子的性格情感培养,溺爱娇纵等。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养尊处优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至于表现为拖拉、动作慢、等待、退缩等。要知道集体生活,有一定的作息制度,在保证多数孩子都能完成的情况下,老师就会进行下一个活动,不可能因为你而耽误大家的时间,所以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是进行集体活动的基础,家长应该重视。
3、对孩子过度保护
独生子女数量是在70年代初我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开始大幅增长的,对于解决人口与资源矛盾起到了显著作用。据测算,2010年我国独生子女总量约为1.5亿人,预计2050年将达到3.1亿人。
现在的家庭是“一二四”式的家庭。“一”指独生子女,“二”指独生子女的父母,“四”是指独生子女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小太阳”、“小皇帝”高居家庭的宝塔尖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则在“底层”万般小心地呵护、宠爱着他们。
关于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的调查研究 (2)(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