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自立、自强、自省、自爱”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坚强、独立,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孩子。但又心痛自己的孩子在实际中吃苦,在生活中吃苦,在成长中吃苦。过头地去关心孩子、呵护孩子,无原则地爱孩子,无节制地爱孩子。 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等全替他做了。今天的父母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你的任务就是念书,一切事都我干”。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夏令营活动,一个很小的孩子看着一个煮鸡蛋发呆,人家问他你不爱吃煮鸡蛋吗?爱吃!那你怎么不吃呢?这鸡蛋跟我们家鸡蛋长得不一样!你们家鸡蛋长得什么样啊?我们家鸡蛋是白的、是软的好咬,这鸡蛋太硬咬不动!原来这孩子,从小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家人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摆好了切成四块放在面前吃。 这种常识的缺乏就是因为过度保护所带来的。因为爸爸妈妈认为我都给你准备好,是我对你最大的爱,其实他错了,最大的爱孩子就是让孩子学会去做这些事情。
4、运用方法生硬,孩子不听或不接受
家长往往在老师面前诉苦:老师的话肯听,我们在家教,舌头说干了,也没用。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教育孩子是要讲方法的,不能生硬的说教。孩子有孩子的天性:好玩、好动、好模仿等。对孩子来说游戏不仅仅是娱乐,而且也是学习,是工作。游戏可以增长孩子的智慧,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孩子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方法和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家长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一个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思想行为。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作为父母要懂得习惯是养成的,努力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幼儿成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1、激励方法要适当
目前广大家长都认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承认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是,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的给予表扬激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儿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坏习惯。
2、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要做到,比如在自己平时的生活中注意礼貌用语、不要躺在床上看书、节约用水、孝敬老人等家长必须严于律己,为幼儿做出好的榜样。且对待孩子教育相关的问题是,态度要坚决,对其不好的行为举止坚决说不。
(二)加强幼儿园教育
1、加强幼儿生活卫生习惯教育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生活习惯的好坏,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饭后漱口等。
2、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关于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的调查研究 (2)(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