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不限于能力的形成,而在于从小养成独立和不依赖于成人的性格。从孩子独立用勺吃饭到用筷吃饭,从用杯子喝水到会漱口,会正确洗手,会盖被自己睡觉等等,这些能力是怎样养成的呢?其实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帮助下孩子独立地做就可以渐渐学会,贵在让孩子练习,开始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怕浪费时间,这些都要让孩子在独立做的过程中学会。在幼儿刚入园时,缺乏自理能力,特别是在中午进餐方面的行为习惯,大部分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在家里是家长喂着吃。遇到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多次训练,多以鼓励教育,让幼儿向能自己独立吃饭的同伴学习。这样,可以调动幼儿积极性又可以促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存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幼儿的良好习惯便形成了。
(三)家园合作共同关注
1、培养幼儿懂礼貌、讲文明
在生活中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如亲戚朋友来家里,要让孩子主动问好,在路上碰到要打招呼,到幼儿园要向老师问早,放学说“再见”。现在家里都有电话,孩子也都喜欢接打电话,这时可教孩子有礼貌接听电话,如:“您好,找谁?请等一下。您好,请问〤〤在家吗?对不起,您打错了”。平时在公共场所要培养孩子不乱丢果壳纸屑,在家要尊敬老人,多体谅、多关心,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
2、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
有的孩子平时做事不专心,一会摸摸这,一会摸摸那,三心二意,这种习惯很不好,我们应该注意,一定要培养幼儿完成一件事后再做别的事情,当然如果一件事情幼儿是在无法自主完成时,那么家长也可适当的帮助或引导一下,要让幼儿有一个,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放弃或者直接求助的心态,更不是有困难就不做。要裴延幼儿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学会倾听
有的孩子大人与他说话,只顾自己玩,老师上课或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总是抢嘴或在下面讲废话、做小动作,不好好听,问他刚才教师(或同伴)说什么一问三不知,或似懂非懂,这样的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不好,所以平时我们跟孩子讲话时要让孩子的眼睛看着自己,不能三心二意,漫不经心,开始时要多提醒,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上学后也会专心听课,就能很快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于婷婷:引导孩子养成两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12月
2.王洪燕: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11月
3.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4.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29页
5.代华:《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赤子(上中旬)》,2015年13期
6.胡学荣,《良好的习惯养成是家庭教育的基石》,《好家长》,2015年07期
关于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的调查研究 (2)(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