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外出打拼两三年就有了女儿,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限制,我产假结束之后就由婆婆帮我们带宝宝。但是婆婆在老家也有农活要忙,所以在宝宝三岁之前,她和奶奶大部分时间是呆在老家。直到孩子三岁将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想结束这种两地奔波的状态。再加上,我也清楚地知道孩子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负面影响,担心亲子感情受到距离和时间的影响,也担心跟着老人生活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所以,我极力坚持要将孩子安置到我们工作的城市上幼儿园。公公婆婆刚开始的时候是有点不同意的,他们认为上幼儿园又不是上小学,在哪里上都一样,而且他们觉得老家的幼儿园条件也不差,可以在老家上的。并且,他们还有农活要忙,在老家上幼儿园既可以帮我们照顾宝宝又可以干农活。我能理解老人的想法,但是他们低估了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大城市的教育资源远比老家乡镇的教育资源优越得多。同时,在大城市长期生活也会增加孩子的见识,扩宽她的视野。
除此之外,隔代教育还会在孩子的生活方面存在一些分歧。比如,在对孩子生病的处理上,我和孩子奶奶有着两种不同的方式。奶奶一直在农村生活,思想较为保守且容易守旧。孩子一生病时,特别是轻微的发烧感冒,奶奶就想要带着孩子去看医生,而且会倾向于吃药打针,觉得孩子会好得快一些,不会受罪。我作为80后年轻妈妈,受科学育儿观念的影响颇深,认为孩子有自身的免疫力,生病不严重时可以自愈,不用依靠药物治疗。虽然痊愈时间有点长,好在可以保护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孩子在我身边时,我会极力坚持自己的做法,比如发烧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感冒采取食疗的方法,尽量不吃药打针。但如果孩子跟着奶奶回老家的话,一旦生病,我也会按照自己的方法嘱咐,至于奶奶能不能听从我的做法,那不是我能控制的事情了。
隔代抚养,已然是现代社会变迁下的一种社会现象,一般是指当父母无法亲自照顾子女时,由祖辈帮忙照顾(杨旭东,2013)。这也是大多数在外打拼的年轻父母特别是母亲在有了孩子之后的无奈之举。在家庭经济能力有限以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大多数母亲不可能失去工作在家全职带孩子,毕竟只靠父亲的一般收入是无法更好地生活。祖辈们养育孩子的观念与方式比较传统且根深蒂固,同时他们学习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有限,没有办法及时更新育儿观念。年轻一代尽管忙于工作无法亲自照顾孩子,但是在业余时间也会利用网络学习较为科学的育儿观念,不会完全听从老一辈的育儿经验。这就导致了两代人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产生分歧。
三、家庭教育中育儿矛盾和分歧的解决方法
1.督促父亲协调工作和家庭生活时间,增加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
孩子父亲首先要转变传统育儿的思想观念,要抓住一切陪伴孩子的机会,不要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与精力,直接将孩子扔给孩子妈妈和奶奶。尽管父亲工作比较忙,但也会有休息的时间。父亲应该牺牲个人玩乐的时间,多陪陪孩子,增加亲子之前的感情。对于经常出差和长期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来说,可以利用科技对孩子进行云陪伴,比如用微信、网络视频、智能摄像机等方式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同时,节假日回到家时,父亲需要拿出完整的时间来进行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我们家的孩子爸爸在外地工作之后,就利用手机和智能摄像头与孩子进行隔空对话与联络。虽说这种陪伴因空间感而少了些许亲密,但多少也会弥补无法在家陪伴孩子的缺失。随着孩子的长大,爸爸已经意识到自己之前对孩子陪伴不够,也开始逐渐关注孩子的成长,并在认同妈妈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共同陪伴孩子成长。
2. 家庭成员转变观念,鼓励支持孩子父亲参与家庭生活
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特别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要转变一些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不能认为孩子就必须要交给女性家庭成员。要认同父亲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多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增强父亲在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参与。妈妈也应该要高度配合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相信父亲有能照顾好、教育好孩子的能力,给予父亲足够的信任与支持。祖辈们更不能主动包揽孩子的一切,过度干预孩子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家是在奶奶慢慢减少对孩子的照顾之后,爸爸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照顾教育孩子的责任。
3. 出现代际育儿矛盾时要多跟老人沟通,并寻求其他家庭成员的帮助
在隔代教育中,孩子父母应该清晰地意识到老一辈教育孩子的局限性以及要理解这种局限性背后的原因。当两代人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出现问题时,作为孩子的父母既要坚持科学的育儿观念,同时作为祖辈们的子女又要给予老人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千万不要责怪老人。孩子父母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点,冷静地跟老人多多沟通,让他们理解和认同我们作为父母的真实想法。虽然老人的思想观念不会轻易改变,但只要经常沟通,多分享一些科学的育儿经验,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老人的想法,改变他们对孩子教育的认识误区(胡小红,2018)。同时,也要学会寻求其他家庭成员的帮助,让老人意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性,并尽可能少地干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拿我们孩子在哪里上幼儿园这个例子来说,我们两代人之间是存在分歧的。但是孩子爸爸在这件事情上也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明白在身边上学对孩子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便动员其他家庭成员,比如孩子姑姑,做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最终在爸爸的支持与我的坚持下,女儿在我们身边上了幼儿园。
总而言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与言传身教。当孩子出现问题或者教育方式出现矛盾时,不能一味地责备他人,要与其他家庭成员及时沟通。只有大家都知晓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相互尊重和宽容,才会让家庭更加和谐,家庭教育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汪冬梅.父亲缺失幼儿教育原因及对策[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 (12):184-184.
杨旭东.一个隔代抚养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叙事研究[D]. 西南大学,2013.
胡小红.家庭成员的教育分歧对幼儿的影响[J].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 (11):140-141.
关于自己家庭中对孩子教育矛盾和分歧的及其解决方法的叙事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