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家庭中对孩子教育矛盾和分歧的及其解决方法的叙事研究
家庭不仅是孩子们生活的基本场所,还是他们一生受教育的最初课堂。并且,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教育发挥着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品性与行为。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越来越被更多人所重视,而不仅仅把孩子的教育寄托给学校。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父亲需要努力工作养家糊口的同时,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也逐渐缺失,母亲自然成为孩子教育的主力军。而且,在社会发展中的女性越来越独立,也有外出工作获取经济收入的能力与需求,在家庭中隔代教育又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不仅存在父母的角色分工不同,还存在两代人之间教育观念与方式的矛盾和分歧。如何解决这些家庭教育中的矛盾与分歧便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笔者也是通过自身生活体验,以真实发生的生活事件为案例,以小见大,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提供自己的见解与分析。
文章采用叙事研究的分析方法,在基本尊重生活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生活情境中的事件、口述及文献分析等来阐述讨论研究者自己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叙述。一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讲述笔者作为母亲和孩子父亲在家庭中对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导致的矛盾与分歧。二是详细描述笔者与孩子奶奶两代人之间在教育孩子方面所碰到的问题与争端。三是反思教育问题,结合文献研究,从自身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享自己富有成效的教育经验,并总结矛盾与分歧的解决方法。
一、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及问题
从女儿出生到现在,我们家的爸爸几乎很少陪在女儿身边,不是上班就是加班,或者是长时间地到外地出差,现在更是在外地工作,基本上是每个周末才能回家。平时跟爸爸一说到孩子,他总是以工作忙、累、没时间为理由。他觉得自己负责挣钱养家,妈妈负责教育孩子,再加上我们家又是女儿,可能需要妈妈管的多一些。每次周末回到家,如果我加班不在家的话,爸爸就会带着女儿出去玩,基本是是有求必应,还会带孩子去吃肯德基。这种油炸类快餐,我平时是不让女儿吃。但是每当爸爸陪着女儿的时候,他都会打破我之前定下的规矩。这样孩子会认为,只要爸爸在就可以没有规矩。除此之外,爸爸也会在女儿面前玩手机、玩游戏,丝毫不会考虑到孩子模仿及学习大人的能力。在爸爸这种不良习惯的影响下,女儿现在也开始玩手机、玩游戏。我很担心女儿的视力,但也不可能时刻在家盯着女儿,我和孩子爸爸还经常因为这吵架。
根据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妇女地位的调查,40岁以下被访爸爸一年间从未或很少照料孩子生活的占70%,而从未或很少辅导孩子功课的占47%。相比之下,妈妈在家庭中的参与度高出许多,占比高达7%和20%。由此可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并不仅仅是我们家这个单独的个案。中国家庭历来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这导致了父亲将发展事业与打拼工作成为衡量自己家庭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父亲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将大多数的时间与精力放到工作上,而像育儿这种家庭内部的事情就应该交给母亲或其他成员。已有研究表明,无论父亲是什么职业,在教育儿女方面的态度均倾向于由其他家庭成员负责,自己则负责养家糊口(汪冬梅,2015)。加上,其他家庭成员,也包括相当一部分母亲,对父亲参与孩子教育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更不用提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辈们对父亲育儿的看法与态度,他们甚至直接认为,育儿就是妈妈和奶奶的事情,甚至奶奶替代父亲的角色,帮妈妈一起照顾孩子。这些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做法都直接影响到父亲参与育儿时间的积极性与持久性。
二、隔代教育中的矛盾与分歧
关于自己家庭中对孩子教育矛盾和分歧的及其解决方法的叙事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