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家的大中小城市,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那么到了孙子辈就是6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小孩转,孩子就是生活的中心,尤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会非常的溺爱。什么事情都不舍得让他们做,事事包办。以至于导致小孩子自理能力差、霸道、自私、任性的性格。对此,父母要转变包办幼儿自理生活的观念,鼓励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给孩子创造一个锻炼机会的环境,在探索中培养其自理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对幼儿的培养
1、用餐
父母应该在幼儿入学前甚至在幼儿能独立拿餐具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独立用餐,父母或者祖辈们不要在包办、喂养,因为这样是阻碍孩子精细活动的发展的。
2、盥洗、入厕
父母在孩子能独立行走后就可以试着慢慢让孩子自己完成这个过程,开始阶段父母可以再旁边协助,熟悉以后就可以让宝宝自己完成,这样幼儿在入园后就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感动恐慌和无助了,甚至还可以帮助其他小朋友,收获小朋友之间的友谊
3、整理物品
从小父母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哪里拿哪里放的习惯。不要只管拿,父母或者长辈去收拾,这样小朋友永远不知道怎么收拾自己的物品。
(二)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光靠游戏是不够的,还是需要教师的共同配合与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行。比如说老师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法或者是表扬鼓励法来督促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1)榜样示范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老师在擦桌子、扫地的时候,每一双小眼睛就是不由自主的盯着你,学习你擦桌子的样子,学习老师说话的样子,回家后就会模仿给家长看。当班级出现这样的情况时,老师可以请小朋友也来学一学、做一做,这样对孩子犀利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2)表扬鼓励
在幼儿的生活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注重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例如,在幼儿学习如何穿鞋子时,当他不知道如何穿时,老师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宝贝,你很棒的,你一定可以学会的”,这样孩子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了。当有些幼儿很快很好的穿好鞋子时,老师应该毫不吝啬的表扬他“宝贝,你真棒,会自己穿鞋子了”。这样小孩子就会非常有兴趣去完成这些行为习惯。
3、采取“寓教于乐的教育”的方式,让幼儿学习自理的方法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穿衣服、穿套头衫,可以交孩子钻山洞的游戏(下摆)、再钻小山洞(领口);等比较有趣味又好记忆的方式。
(2)比如中午在吃午餐的时候,可以让小朋友边吃边唱儿歌“吃饭了,快做好。手拿勺,扶住碗,大口大口全吃掉,吃得干净吃得饱”。洗手吃点心的时候说“卷起衣袖淋湿手,手心手背搓搓,手心手背冲冲水,洗完小手甩三下”,一步一步往回走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或者是教一次两次就能奏效的,这是需要一个漫长和有耐心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通过家园合作,家教同心,培养幼儿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学校请家长设立一些“进步”记录表,记录孩子在生活方面的点滴进步,用奖励小红花、小星星等进行不利,并及时反馈幼儿的进步,促进孩子自我服务意识的形成。也可以邀请爸爸妈妈来幼儿园观摩幼儿的生活活动,请家长按照幼儿园的要求给予配合,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参考文献
[1]、胡杰容:《独生子女社会化研究述评》,青年研究,2000年12月
[2]、陈会昌:《1-10岁儿童父母的教育观念》,心理发展与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
[3]、孙云晓:《习惯决定命运》,新世纪出版社,2006年3月
[4]、王悦:《良好习惯培养方案》,北京蓝天出版社,1998年9月
[5]、赵明:《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6]、李锋顺:《幼儿教育改革与研究》,延边出版社,2008年
[5]、关鸿羽:《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调查和培养的方法与策略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