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之窗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同时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我们还特地为每个孩子设计了一个漂亮的小花,小花中有孩子的照片,当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自理能力达到要求或有所提高时,即在他的小花上贴上相应的颜色的花瓣,比比谁的小花最漂亮。这样即注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并能督促家长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不少家长说:“孩子入园后,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老师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
我对本班30位幼儿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进餐:大多数幼儿不能做到独立进餐。掉饭粒,剩饭,挑食的现象很普遍。在全班30位小朋友中,只有部分小朋友在家偶尔练习过使用筷子,洗手,洗脸等;一部分幼儿经过家长配合教育掌握了该项要求,多数幼儿则不然,洗手的过程就是玩水的过程,或者就是只会简单地把手放在水龙头下面冲一下。入厕: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很少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入厕训练,大部分幼儿不能独立入厕。穿衣服等:大多数幼儿穿不系鞋带的鞋子,但很难分清左右。个别幼儿不能自己穿鞋和袜子,根本没有穿的意识。吃水果会自己去皮:85%的幼儿会。整理物品:半数以上的幼儿根本不懂什么叫整理东西,为什么要整理自己的东西以及如何整理自己的东西。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仅有2位幼儿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大人的提醒。玩过的玩具能收好。通过以上的调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3岁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比较差的。针对这些问题,我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对本班幼儿采取了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四项措施:
(一)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
运用游戏的方法,学习生活自理的技能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
最高兴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而大量的知识、能力的获得也都来自游戏。针对此特点,教师应将生活技能的学习内容融于各类游戏中,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生活技能。例如:晨间和午间劳动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环节。幼儿到园后,拿抹布擦桌椅,同时值日生协助老师一起做清洁工作。于是,我一边念顺口溜一边做动作,教给幼儿:“小抹布,放手心,先给椅子洗洗脸,一二三,三二一;再给椅子擦擦背,一二三,三二一;最后抹抹椅子腿,一二三,三二一;椅子对我咪咪笑。”生动形象的儿歌和有趣的游戏很受孩子们喜欢,他们很快掌握了擦桌椅的要领,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反复练习,他们越来越喜欢擦桌椅,而且越擦越干净了。又如:幼儿学穿衣服时,常把衣服披反,我们就通过儿歌让幼儿学习:抓领子,盖房子,伸袖子,理领子。通过浅显的儿歌和反复的练习,幼儿很快地掌握了穿衣的要领。
(二)利用多种活动和教育手段,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规程》中指出,幼儿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自我服务的能力也可以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如:我班幼儿认识蛋。我改变以往的刻意教学方法,有一天下午点心是吃煮鸡蛋,我把煮熟的蛋分给孩子们。一边让孩子们看、摸、闻。然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剥去蛋壳、品尝蛋。这样,幼儿既认识、了解了蛋的外形特征,又在剥蛋的过程中掌握了劳动技能。当幼儿把蛋壳剥完后的高兴劲,使我感到让幼儿自己来劳动的重要性。
然而,仅仅依靠教育活动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善于掌握学习的时机,在多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如:进餐前后,午睡前后,户外活动,季节变换等。例如:小班刚进来时,幼儿园中餐吃虾,我们总是把幼儿的虾壳剥去后幼儿吃,又省心、又省事,但这样是剥夺了幼儿学习、动手的机会,我改变了过去做法,让幼儿自己来剥,他们既学到本领,又有了食欲,可谓是一举两得。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采用综合教育的手段,就能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关于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