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摘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目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为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作为小班老师的我,更加注重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幼儿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基本生活能力。相对来说,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用餐、如厕、刷牙、漱口、洗手、洗脸、整理玩具等。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理的关键期。幼儿自理能力获得的过程,既是模仿学习和社会化的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建立自信心与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自理能力 培养 小班幼儿 行为
一、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目的性与必要性
在小班年龄阶段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在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互动找出每个孩子教育的最佳方案。常言说:动手动口是连在一起的,动手动脑更为重要,他能帮助左右脑的开发。3——6岁孩子的脑容量已经达到70%左右,对于孩子的将来,家长们都有自己的设想。首先要把根的事业做好,花才能开的茂盛。我们大多家长的层次很高、学历也很高,祖辈们的修养也很好,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我们孩子的成长。大多数时候我们老师只注重观察幼儿的智力水平,注重知识传播和生活上的照顾,却很少观察幼儿会做什么,教师大多不愿让幼儿动手,避免幼儿出事故,反而增添麻烦。在家庭中,溺爱孩子的家长更是包办代替了一切。成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幼儿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使孩子们成人后,缺乏相应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四)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关于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