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经验感知、操作、以及游戏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域。作为当下幼儿园教育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区域活动的开展不仅又利于幼儿更好的参与其中,还有利于幼儿自身观察力、交往能力的提升。而这个提升的过程,其实也是幼儿心理上的一种满足和成长。为此,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形式、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进而更好的促进区域活动开展,这对于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幼儿自身的 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概述
幼儿园区域活动,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示范活动,幼儿在一定区域内自主开展活动的一种方式。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引分组或者独立的进行相应的活动,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应活动方式。在区域活动中,更加强调幼儿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对于教师而言,其主要是在旁观的过程中,适当的介入活动,给幼儿一定帮助和指导,并对相关的活动进行讲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一种改变和提升。作为现在很多幼儿园的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区域活动之所以受到幼儿的欢迎,关键还是在于区域活动中,幼儿有了更多的自由,而且是在相对宽泛的规则之下开展活动,能更好的满足自身的需求。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对区域活动的认识有偏差
区域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希望充分利用不同的材料来吸引幼儿,使其能够更好的认识和各种材料。但是在实际的区域活动中,很多的幼儿园虽然也根据需要投入了相应的材料,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过多的集中在活动的内容或者缓解上,进而不能更好的对材料自身的价值进行挖掘,对于区域活动自身的功能不能更好的发挥。投入的材料更多的成为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活动的主体。这主要幼儿园的一些教师对区域活动不能进行全面的认识,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材料的重要性。
(二)区域设置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幼儿的需求
为了开展各种形式的区域活动,很多幼儿园的教师都会根据自身的理解来进行环境的创设。这样虽然使得区域活动更为多样化,但是并不一定能够满足幼儿的需求。或者有些教师为了展示自身的能力或者成绩,将区域活动作为自身能力的一种展示,进而更多的注重区域活动的形式。如一些区域活动的材料,经常是一次性的投放,而且长时间的不进行更新。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的兴趣就会大大的降低。还有就是在一些材料的投放上,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适龄性。
如语言区作为幼儿园常见的一种区域活动形式,如果在设置的过程中,仅仅是摆放基本图书,那么对于幼儿的吸引力就会大大的降低。有的幼儿园虽然有相应的书架设计,但是在图书的选择上却都是单一的种类,所以也不能满足幼儿多元化的需求。对于幼儿而言,往往是一些趣味性、能够实际进行操作的书籍更能吸引器注意力,但是在大多数幼儿园的语言区,并没有相应的书籍。还有就是幼儿区域活动时间有限,如有的幼儿刚刚开始投入到自己的活动中,在这个时候如果打断其活动,就会影响幼儿的求知欲,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于这项活动的兴趣。
(三)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不足,忽略了材料的适量性
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