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敏感期是什么呢?最初是由一个荷兰的生物学家HUGO DE VRIES提出的,这个生物学家用这个词来描述一个虫子的生长。这个虫子是蝴蝶的一种,喜欢在树枝上产卵,卵慢慢长成一个毛毛虫。因为毛毛虫很小的时候嘴没长好,所以不能吃很老的叶子,只能吃新叶,就是树梢顶端的叶子。这些毛毛虫出生后就会对光线有一种敏感度,这种趋光性将会引导毛毛虫沿着树枝一直往上爬,爬到树梢顶端吃到叶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嘴巴成熟之后,他们就失去了这种对光的敏感度,因为他们不再需要吃树梢的嫩叶子,可以吃树上任何的叶子。
这个生物学家把毛毛虫在某段时间所具有的敏感度叫做敏感期,这个敏感期是帮助这个生物发展的,让他们生存下来。(如果没有这种敏感度,他们就会饿死,因为他们除了树叶顶端的嫩叶,不能吃别的叶子,根本没有别的虫子告诉她要吃那些嫩叶,所以我们可以说大自然给了他们这种敏感度,让他们生存下来。)
蒙台梭利说,同样事情也发生在人类身上,她通过观察发现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也会经历类似的模式。在某个阶段的孩子她要去做某些特定的事情,这种特殊的敏感度可以帮助这个孩子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要强调的是,敏感期是有时间限制的。他们只是在某段时间有敏感度,过了之后就会消失。在某个特殊的时候,孩子对环境中的某些方面表示出的兴趣特别强烈。
当一个敏感期消失之后就会出现另一个敏感期,可以把敏感期看成是一条抛物线,到达顶峰后开始下降。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意识到敏感期出现了,可能就是因为达到了那个峰值。我们要发展出观察的技巧,当孩子还没到峰值的时候就准备好环境,帮助孩子达到峰值,如果我们等到孩子临近峰值的时候再准备环境,已经太晚了。
有的时候两个敏感期会重合在一起,如果一个敏感期在峰值的时候另一个刚开始,很多时候当我们意识到另一个到达峰值的时候,我们却在忙碌的为前一个敏感期准备环境,而忽略了另一个刚开始的敏感期。每个敏感期达到峰值后再下降,而没有意识到两个敏感期的重合,因为我们没有很好的观察所以经常会忽略一个敏感期。我们是负责给孩子准备环境的人,所以要很好的观察,要不然孩子就会被毁掉。很多时候我们就会注意到当孩子处于峰值的时候,例如:孩子处于语言敏感期的时候,他会特别注意你说话的嘴形。
一般来说,当孩子获得某个领域的技巧和知识以后,他的敏感期就会消失。很多时候,现实中没有准备好很好的环境让孩子发展,因为孩子周围的成人不知道如何去观察发现孩子的敏感期。很多时候,当孩子没有在那个时间段发展出他应该有的技能,敏感期可能会延长一点,但不是很长,因为敏感期一旦消失,它就永远消失了。
1928年的时候,蒙台梭利才把这种特殊的敏感度叫做敏感期。她说,要了解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帮助我们去知道如何为孩子准备环境的唯一方式。如果我们成人了解了敏感期,能够观察到孩子的敏感期,我们就能在孩子的发展道路上某些特殊的时候准备一些特殊的教具来满足孩子那个时候的特殊的需要。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成人只有了解了敏感期之后,才不会提供过多的东西给孩子。假如你为孩子提供了超过了他发展所需要的东西,这在孩子的发展道路上不能成为一种帮助,而是一种障碍。蒙台梭利说:其实每次孩子给他的感觉是,孩子在告诉成人,请你帮助我,以让我自己帮助自己。当你提供帮助的时候,不能直接给孩子,要让孩子去学习,直到他自己能做到这些。
蒙台梭利说:了解敏感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去干扰到孩子的工作。成人就可以识别出孩子在某个特殊的时候所具备的特殊需求,孩子在那个时候就可以大量重复的去操作这个工作以满足需要。(孩子会不断的重复某个工作,5次,10次,甚至15次或者更多,成人可能觉得够了,不要再做了。在那个时候,孩子处于某个敏感期的顶点,不断重复来完善这个技能达到满足感。)
为什么敏感期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呢?因为它会帮助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它能让孩子从环境中获取他需要的那个部分来发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有敏感期的运作,孩子不需要外界的刺激去工作。如果某个孩子有某个敏感期的作用,成人能给他准备好环境,他就会自己主动的去做,不需要成人去催促,这点与传统学校有很大的差别。我们会为孩子准备一个环境,通过观察,我们会了解孩子处于哪个敏感期,他需要什么,这样他就会主动去做工作。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探析——浅谈幼儿敏感期(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