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家庭、幼儿园联合同意的教育网络。不要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正处在生长教育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听到外面有热闹的声音时,孩子自然会想去看一看,这个时候,家长不要训斥孩子,这会给孩子造成恐慌,精神也会高度紧张,孩子也会对你产生反感,这个时候你要和孩子心平静气的沟通,以孩子可以理解的话语动作等等一点点的引导孩子,让孩子与你交流沟通,这样子,你的影响才会真正的起到作用。如果孩子的注意力并不在这里,无论你说的再多也是无用的。
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个孩子时违背教育规律的,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教育理论学习,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是家长自觉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在家与在学校时一个模样,良好的习惯才是彻底的养成了。
习惯的养成时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就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就变成了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的,而且是要从家庭开始。
三、认识习惯的重要性,并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以故事的方式,来教导他们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以简单的模式让孩子来懂得这个道理,日积月累,来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孩子一起讨论指定行为规范,让孩子有参与性,并非单纯的执行者,在参与过程中给一点点的引导孩子,让孩子有自主思考的能力。
坏习惯与好习惯都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习惯的矫正是需要多次反复的。家长老师都要做到不急躁、不气馁、持之以恒,并落实到每一个措施中,不忽略生活中的每一个小事情,每一个小动作,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规避坏习惯。
家长老师是孩子的第一影响人,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一个正确的形象展示在幼儿的面前,充分的发挥榜样的作用。习惯的培养需要很多的技术手段,我可以尝试很多条,但是要注意的是,每一个行为的训练需持续一个月以上,但是呢这训练并不是每天正步走,二十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等等的,这都是不可缺少的环境,当然也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长期进行的工作。
教育幼儿,一定要把培养习惯放在首位,再监督孩子并进行训练,老师和家长都要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在将来可以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幼儿时期培养了好的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定会受益匪浅。
关于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