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基础能力探讨——幼儿习惯能力的培养
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孩子如果只是掌握课本上的那点知识,那么知识结构难免单一,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事的,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说到早期阅读,很多家长都会将其与看书联系在一起,以为阅读就是为了让孩子掌握多少知识,其实对于学前期幼儿来说,阅读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刘炎教授认为“婴幼儿凭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都是早期阅读”。对于幼儿来说,除文字外,图画,成人的语言都是他们的阅读教材,都是他们的文学阅读的基础。成人阅读主要靠依靠视觉,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触摸书籍,听成人讲故事,自己复述故事,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意见都是属于阅读的范畴,就是说所有有助于幼儿学习的阅读活动我们都可称之为阅读。
1.构建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鼓励孩子大胆选择自己想看的书,同时也引导幼儿之间个别的交换,设置开放的阅读区域,提供丰富的阅读教材,在班级角读书角为幼儿创设一个光线充足,空间适当,相对安静的阅读区,放置一些图书架图书袋,矮柜地毯上布置一些小沙发靠垫等提供图书种类,要丰富有科普类,益智类,经典故事类,优秀绘本类在选择图书室要考虑。贴近幼儿生活,最好是幼儿熟悉的事情,情节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故事的主题需符合幼儿的概念水平和生活经验。
2.引导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与主客体交换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个体环境的交换作用”,越积极越主动发展就越快,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而环境创投是一种特殊的潜在课程,幼儿应根据年龄段的阅读特点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选材和构思,多功能多形式的利用创设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更有效的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比如指导幼儿有序的翻阅图书,幼儿的阅读开始往往是依赖耳朵的阅读,幼儿爱听故事,教师可以经常给孩子们朗诵故事,培养幼儿专注的倾听能力,从听慢慢过渡到让幼儿独立看书,老师可涉及一些浅显易懂的用语言帮助幼儿理解。
3.指导幼儿在阅读中爱护书刊。幼儿在阅读图书时,有些幼儿存在不爱护图书的现象,图书掉在地上,幼儿从旁边走过,视而不见,有的幼儿争抢喜欢看的图书造成图书破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设了“图书医院”,组织幼儿及时修补破损的图书,让幼儿懂得爱护自己的图书,还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制作了一张借书卡,幼儿可以通过借书卡把自己喜欢看的图书带回家,阅读按时归还,既减少了图书丢失的现象,又培养了幼儿爱书的习惯。为了让孩子将不同的书整齐摆放,我们给每一种书按照封面的大小分成了几组,用点卡做了标记,贴在图书角相应位置,孩子们知道了每种书都有自己的家,看完书的时候要让书放回去,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在放书的时候就特别留意标记,自然就将书放整齐了。另外我们还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书籍,对于小班来说,老师在投放阅读材料上,应根据幼儿特点提供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而且放在幼儿最容易拿到的地方,一些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故事书,一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阅读内容,一些边看边操作的幼儿用书,对幼儿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大大刺激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教师基础能力探讨(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