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0-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的建构
一、文献综述
查找论文相关文献,介绍本论题目前研究现状、研究成果等内容。
(一)0-3岁托育发展趋势
作为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双职工家庭的一系列生活工作环境问题、生育观念变化、养儿育儿成本高等因素带来的生育率下降,对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早已不是新鲜事儿。
为缓解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将重点放在入托率的提升上。相关教育数据显示,0-2岁入托率越高生育水平相对来说也越高,OECD国家0-2岁平均入托率为34.2%,法国的入托率达到49.7%,瑞典的高达55%,新加坡的更是高达90%,而我国则是个位数4.1%。
2017年国务院妇儿工委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在全国四省市(N=4700人)和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十城市(N=10004人)有关托育服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48%和33%的受访者有托育服务需求,但也只是仅有约4%的孩子在接受社会托育服务,表明家庭有需求但是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有各种差异存在最后放弃了托育服务。因此,发展0至3岁的婴幼儿托育服务,成为2019年的国民话题。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更有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重点满足0-3岁不同层次的托育服务需求。梳理了很多代表的提议,我们发现“发展0-3岁托育服务”是一个不得不做的大趋势。一方面在于日渐下降的出生率;另一方面在于我国自身在托育服务领域的滞后。相对来说我们更需要注重在推进0-3岁托育服务进程中的问题: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或者不符(在家带娃或老人带娃是习惯);国家相关政策的空白;需求满足不了(托育机构与专业人员的数量);托育服务的市场混乱。生育之后的工作问题、教育问题、生活问题是普遍困扰当代年轻人的“生育焦虑”。托育是友善生育政策的重要一环相对于家长尤其是孩子母亲来说可以更好的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而托育机构提供的早期培育服务,有利于孩子今后的科学成长。2016年OECD成员国的入托率平均值为33.2%,相比之下我国的数据远低于10%。
尽管在未来0-3岁婴幼儿的数量每年都会变化,但是基本会处于4500万到5000万之间,而按照原国家卫计委的调查数据显示,以33.3%的托育率来看,则全国市场规模有1665万人左右;如果按照国务院妇儿工委的调查数据来看,以48%的托育率来算,则全国市场规模有2400万人左右。因此,该行业的规模在未来有望扩张到10倍以上。
(二)0-3岁托育课程
根据0-3婴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以发现婴儿身心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是一个划分出年龄阶段的过程。考虑孩子在0-3岁的发展需求,会制定相关课程,有艺术、音乐、感统等,各个托育中心在设计课程上都会根据自己机构的相应理念进行改进,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通过不同的上课方式内容与不同器械等来促进幼儿的身体正常发育、机能的协调发展、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兴趣等发展。
在当代社会更多的人开始重视学龄前教育,需求在扩大,家长的选择也有更多的要求。对于0-3岁婴幼儿的教育应从出生开始,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于婴幼儿相对应的发展需求进行进一步的巩固提升。在制定课程时也应根据婴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特点,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了解每个婴幼儿的发展情况,若婴幼儿在相对应的年龄段身心发展的水平没有达到对应的要求,则应加强婴幼儿该阶段的训练,使其达到正常的水平;若已经达到甚至超越的婴幼儿则应进一步的巩固与提升。即在制定0-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时应符合幼儿年龄、全面、有趣味性、多元化、安全、促进身心发展的内容。
二、论文提纲
提供二级或者三级提纲
引言: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研究与设计
一、0-3岁婴幼儿托育发展的政策趋势
(一)0-3岁托育行业各国政府政策对比
发达国家很早之前就开始重视0-3岁幼儿早教问题,对早教给予幼儿身心各方面影响的研究也非常深入。以美国为例,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制定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现已形成非常完善的政府配套政策以确保整个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发达国家这几十年的经验验证了幼儿早教对于提升公民素质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美国的托育机构主要是托儿所,主要有分为日托中心和家庭式托儿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的托育市场发展已比较成熟,各类日托班的标准有立法要求。当然像英国、加拿大、日本都有非常好的早教体系,让幼儿在学龄前得到更好的教育与培养。
而我国在这个领域起步晚,但自从十九大“幼有所育”的提法出来后,政府各部门以及国家层面的引导方案呼之欲出。
中外托育行业政府政策对比,我们会发现发达国家地区的婴幼儿早教发展一向受到政府重视,把托育服务视为政府责任,投入资金、人力等,从托育机构的各个方面推动早教的发展;同时,还鼓励社会广泛参与,提供多样化托育服务,提升教育的拓展。
(二)0-3岁托育将进入全面发展时代
《中国为什么缺少托儿所》中提到:在计划经济时代,托儿服务在中国城市正非常的普遍,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开办了托儿所,员工上班时可以进行托管。但在经济体质改革过程中,福利社的托儿服务体系被全面废止,单位托儿所在改制中被裁减。加之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出生人口锐减,降低了托儿需求,“托儿所”开始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消失。
现又随着生育政策和社会观念的改变,“托儿所”得需求又重新出现了。托育需求的强烈,当代父母受困于工作和家庭不能两顾的境地,孩子和工作都会受到极大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家长对婴幼儿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宝妈们往往会从不同的APP软件进行查阅与幼儿教育有关的发展方法。在育儿时也会出现各种不同层次的问题,相对于托育的要求也开始变高,托育的环境、托育的课程与师资力量,都会影响当代父母的选择。当然家庭环境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因素,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照看,对家长与幼儿本身都是一个难以适应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对托育的要求是严格且多元化的,想要满足社会需求,还将不断提升完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