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氛围近乎无形,但是却深刻的影响着幼儿的社会化过程。在一个家庭里成员间互相尊重爱护,以礼相待,为人处事通情达理,使儿童生活在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的气氛中,有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而在家庭关系紧张、成员间冷漠的家庭中,儿童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一天嘟嘟和希希在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希希对嘟嘟说我们一起玩爸爸妈妈的游戏吧,你来当爸爸我来当妈妈。游戏开始,玩着玩着就听到希希的哭声,过去一看问了情况才知道这是嘟嘟打了希希。老师走到嘟嘟跟前问嘟嘟“你为什么要打希希呢?她伤害到你了吗?”“我们在玩游戏呀,我当爸爸她当妈妈,爸爸当然要打妈妈呀!”在一个五岁宝宝的口中能听到当然这个词不禁让我联想到嘟嘟家庭里的生活状态。我有问嘟嘟“爸爸为什么要打妈妈呢?妈妈做错事了吗?”嘟嘟的回答有一次出乎我的意料“爸爸就是要打妈妈,没有什么为什么!”这句话让我再次陷入沉思。在一个家庭关系紧张、成员冷漠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学习着,这对孩子影响着实之大!
四、家庭教育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要组织者,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责任者,是儿童效仿最早和最多的榜样。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多不同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不同。其类型有:民主型、溺爱型、放任型。
1.民主型教育
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
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家长对幼儿是理解与尊重的,他们会与幼儿心贴心的交流及给幼儿自由的成长的空间。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被尊重,又不乏父母的引导和要求,往往成为最独立而有自信的人。父母能够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贴心的帮助,对子女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让子女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2.溺爱型教育
有的父母过分地爱孩子,娇生惯养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对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的干涉过多,这也不允许去那也不允许做,束缚了孩子的思想,限制了孩子的活动。所以孩子表现的常常怯弱,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是很好,对事物缺乏兴趣。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幼儿行为表现是自我控制能力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当时的满足,缺乏自信、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3.放任型教育
放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对幼儿 充满积极肯定的情感,但是缺乏控制。表现于家长对孩子既不关心也不提出要求,这种家长对孩子的需求也不做出及时的反应,更谈不上情感上的支持,他们很少和孩子交流沟通,对儿童缺乏管教,听之任之。此种类型下的幼儿常有冲动的攻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有冷漠、叛逆、攻击、自卑、自我控制能力弱、独立性差的行为倾向。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很少替别人考虑,对人缺乏热情与关心。这种放纵型家庭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但由于家长对幼儿缺乏基本的关注,亲子之间交往很少,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家长与幼儿间情感疏离,家庭产生隔阂。
通过对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的原因可以看出家庭因素很重要。因此如何发挥家庭的作用?
1.提高家长社会化程度
家长要加强社会化教育的意识,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孩子实施正确的教育。
2.建立民主化的家庭
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父母应与孩子平等相待,听取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敢于在父母面前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同时又让孩子克制住自己,尊敬父母和长辈,可以积极地促进幼儿内部控制力的发展及认知能力的提高。
3.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为人父母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养态度言论要前后一致,使他们从小就习得如何让尊重人、关心人、团结人、体谅人等优良品质。
未来的社会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家庭中尤为突出。因此,幼儿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过程中,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性。幼儿才能完成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
参考文献:
【1】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浅谈家庭教育对儿童的社会化影响【R】,幼儿教育,2003
【4】李莉,宋男思,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初探【R】,幼儿教育
浅谈家庭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