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幼儿教师要树立人格榜样,认同教师人格的楷模。古今中外许多优秀教育家、教师以及其他行业优秀人员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为我们树立了人格的榜样,是教师进行人格教育的高贵资源。一切优秀教育家、教师以及其他行业优秀人员的实践,都是人格理论的具体化,幼儿园好老师的素质特点分析具有鲜明、形象、生动的特点,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具有较强的榜样感染力,虚心向他们学习,往往可以对教师人格产生更具体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幼儿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察各种媒体、现场观摩等渠道了解优秀教育家、教师以及其他行业优秀人员先进事迹,树立人格榜样,努力使自己具备健全人格,并不断提高人格修养。其次,幼儿教师要努力在实践中身体力行。人格是在实践中不断形成、深化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把教师人格认识、教师人格行为统一起来,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活动,这既是幼儿教师人格发挥作用的关键,也是幼儿教师形成稳定人格的必由之路。此外,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可以不断深化幼儿教师人格认识,为幼儿升华人格境界的奠定基础。
(三)幼儿教师要学习美学理论,培养良好仪表美
具有良好的仪表美是成为幼儿园好老师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不论是中班幼儿,还是学前班幼儿,都喜欢漂漂亮亮的老师,且特别强调教师的容貌美和服饰美,为此,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仪表美。首先,幼儿教师要学习美学理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习美学理论,深刻理解美是什么、美的本质是什么等美学最基本的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进而能自觉抵制各种错误审美观的影响,在比较、鉴别中净化心灵,养成美的行为。幼儿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学前美学教育书籍、观看学前美学教育光盘、参加学前美学教育讲座等途径了解幼儿教师这一特定职业所要求的审美标准及观念,如在幼儿园可以穿短裙吗?在幼儿园适合戴首饰、化妆吗?其次,幼儿教师要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唤起对自身美的追求。参加审美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和发展教师的审美能力,深化审美认知,提高审美境界;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可以唤起教师对生活的感受,丰富教师的想象力;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可以训练教师视觉、听觉等各种感知能力;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可以陶冶教师道德情操,促进个性健康发展。这些审美实践活动,对培养教师高尚的审美情趣、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进而创造美有着积极作用。通过以上途径,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从而能较好满足幼儿对教师自身美的渴望。有些幼儿园为体现特色,为教师制定统一服装,又有些幼儿园明确要求教师不能留长发、不能穿裙子等,这些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开展活动,但统一、单调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教师尤其是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为此,只要每一位教师的衣着打扮符合幼儿教师职业要求,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又不影响活动,幼儿园应取消统一衣着的规定等。
(四)重视教师职后继续教育,为职后幼儿教师提高素质提供途径
幼儿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与每一个幼儿教师都有密切关系。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人的历史重任,要出色地完成这样的重任是很不容易的,职前系统的师范教育,只为做好幼儿教师工作提供可能性,在科技迅速发展、文化知识不断更新、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要完成培养人的重任,仅靠职前学习远远不够。有人估计,幼儿教师在学校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不及实践所需知识的四分之一,其余的知识技能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获得。“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而解决“困”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在职仍然接受教育,勤奋刻苦地学习。即使是那些既有合格学历、又能胜任工作的教师,包括优秀教师,也有一个不断提高和精益求精的问题。又由于我国幼儿教师存在学历低、部分教育教学技能欠缺的现状,为此,幼儿教师职后继续教育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把不合格的幼儿教师提高到合格水平;二是使合格教师的业务水平更进一步提高。因此,抓紧幼儿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就是抓住了提高教师索质的根本,也就抓住了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虽和办园效益的关键。幼儿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既是幼儿园师资建没的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意义,是幼儿园建没的百年人计,又是幼儿教师在白己整个教育生涯中的一项朴分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周红云,李继宏.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基于幼儿教师特殊性的分析[J].文教资料,2011(2):147-149.
2.徐浩斌.论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制度保障[J].社会科学战线,2012(6):270.
3.邓红红.农村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缺失与提高策略[J].教育探索,2013(7):270.
4.万娜,朱红雯.浅谈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J].现代企业教育,2013(10):55.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5.姜红英.浅谈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139.
提升新时期幼儿园教师个人素养的重要性(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