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诚信教育缺乏
一个人是否具有诚信的品质,往往取决于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笔者在对几十位学前儿童家长进行访谈时发现,当家长被问到“答应孩子的事情是否都能兑现”时,占访谈中的52%的家长回答“能”,同时又有占访谈36%的家长回答“有时能,有时不能”。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在诚信教育问题上知行脱节、是非标准不一。“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计算机。”家长言行不一的教育态度不止会让孩子分不清孰是孰非,大大降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也必然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更可能使孩子形成“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坏习惯。同时,有的家长未正确对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行为,亦可能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如孩子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抢夺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说谎等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很小,无关紧要,等将来他们长大了自然懂事了;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这样孩子以后才不会吃亏。家长的这种放任、袒护直接鼓励这种错误意识,助长了孩子错误行为。
三、加强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家长应树立正常的德育教育观念
1.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的世界观决定了家庭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方向,要把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其次,还决定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进而影响教育的效果。家长高尚的人格,对孩子来说,是无声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首先要求家长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才观、金钱观、成功观。如果家长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他的言行举止会遵循正确的原则,具有良好的榜样作用,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自古以来,德才兼备一直都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美好目标,也是历来我国最高的人才标准。事业、学业上的成功可以获得物质和良好的声誉,但是一个人的快乐“惟有提高自我修养,具备良好品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享受恒久的快乐。”
2.科学的育儿观
父母对孩子品德所起的作用已无须再强调,人不是做了爸爸、妈妈后自然而然的就会教育孩子,教育孩子除了爱之外也需要一些专业的知识。为了更好地对下一代实施良好而有效的家庭道育,父母不能仅仅局限于看几本育儿书、看一些家庭教育节目、听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讲座或与同事、朋友交流经验,而是应该接受较为专业的、系统的教育和指导,并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父母应该竖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与孩子共成长、共进步。世上大部分职业都需要有相关的资格证或者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如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心理医生要考心理咨询师证、会计师要有会计证、司机要有驾驶证等等,但是唯独没有一个父母“上岗证”。我们不能认为教育孩子是我们天生具有的能力,父母也需要“上岗证”。每个家长都应该抱着十分“敬业”的态度对家庭教育,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千千万万的家庭都在为我们祖国的明天做贡献。
毋庸置疑中国是个教育大国,但是我们还不是教育强国,在教育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仅要继续一如既往的重视家庭教育,更需要教育界包括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树立起科学教育的理念。
(二)家长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
1.提升文化素质
家长的文化素质是家长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家庭教育的实施及其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家长的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长的道德水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从而影响着教育能力和教育的质量。家长应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仅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般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懂得相关的教育学知识。此外,了解《女昏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与家庭、儿童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人际交往、提高生活质量等等有关的家政知识,教育子女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处事。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学前儿童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经常会措手不及的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这对作为教育者的父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父亲应用“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知识更加渊博,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能更好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消除困惑。
2.提升心理素质
学前儿童的德育教育问题与对策(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