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主要指人的情感、信心、意志力、性格等等,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一般包括心境、兴趣、性格三个方面。为了营造一个和睦温馨的良好家庭氛围,促进孩子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地发展,家长应重视心态的自我调整,保持良好的心境。一个好家长的情感,应当是温和而又善于制怒,情绪避免大起大落,喜怒无常。家长的心理素质影响着他们对子女的教养态度,父亲开朗的性格,与人为善、富有同情心的品质,有益于孩子健康情感的发展。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家长往往能较理性、较少感情用事,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耐心的引导,而不会对孩子采取冷嘲热讽、体罚等有损孩子的人格和尊严的粗暴做法。成长在这样家庭环境的孩子,他们的心境一般较平稳、情绪较乐观、人格较完整。
(三)创设良好道德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环境是每个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是说要给孩子多好的物质条件,而是家庭氛围融洽、轻松、愉快,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互敬互爱。要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父母、亲人的爱,在这样的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孩子会更有有安全感,一情绪更放松,更能无拘无束的在家里玩以及和同龄人交往,因为他知道,他是被爱着的,是被关心、保护着的。
说教自然是家庭教育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但是家长的一言一行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可以经常听到孩子说:“我爸爸说……或者我妈妈说……”在孩子眼里爸爸妈妈就是权威。父母要是对待长辈尊敬,孩子耳濡目染必然会影响到。一个在亲情浓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从小体验到的是和谐人际关系以及乐观向上的情绪,因为他从小面对的、感受到的都是正面的东西,反之则相反。父亲作为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对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是只有事业有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也不是只有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才是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多花点精力和时间培养、教育我们的孩子,并不是浪费时间,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建波,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
[3]李洪曾,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丁祖荫,学前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
[5]宋宁等.班级心理教育手册学前儿童版.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05).
[6]朱家雄,汪乃铭,学前儿童卫生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07-01
学前儿童的德育教育问题与对策(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