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开展教育工作中,良好好的师生关系,关系着教育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与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要民主宽容、互相尊重。美国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宽容并具有民主作风,是教师的必备美德之一,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时实际教育中,我们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听之任之,但也不能一味批评,指责。在某些情况下对学生适当的“宽容”能收到更为有益的教育效果。有一次,我在上课时,一位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在画漫画,得意地给同学欣赏,同学把画交给我,我接过画,并没有批评这位画画的学生,而是用欣赏的口吻说:画得不错。然后把画还给这位学生,等待老师批评的学生出乎意料的没有受到我的批评训斥,奇怪地看着我,似乎从我的目光读懂了我对他的其外期待。此后,这位学生再也没有出现不专心听课的现象了。没有厉声的训斥,没有老套的说教,而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行为也得到改变,这正是“宽容”所起的效应么?回报给我的尊重么?当然,所谓“宽容”也决不是对学生的错误思想、不良行为的漠视和放纵。
2、平等交流,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师生间平等互动,必然会产生平等融洽的师生感情,师生之间如果不能坦诚与信任,学生对老师只是敬而远之,那是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因此,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 依赖,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走进学生中间洞悉他们的奥秘。学生才会把自己的困难、苦恼、高兴或过失尽情地说出来,从而得到情绪的发泄和紧张的解除。而教师只有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内心活动,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和教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平易近人,认真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以十分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友好相处,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使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于是,我常常在学生紧张学习之余,和他们一起下棋、做游戏、谈心。这样,学生都把我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心理不舒服的时候,会对我倾诉,有问题时会找我帮忙,有意见时会向我提出来。记得有一次,一位学生悄悄地向我借钱交学费,说他家中有困难,一时缴不了学费。还要求我为这件事保密,他才敢借钱,我答应了他。后来他毕业了,曾写信给我,说我是一位最值得信赖的好老师。
三、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帮助学生分清自尊心与虚荣心不同,谦虚和自卑不同的心理品质的界限。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后进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我们对待学生应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学生,不厌恶歧视,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学生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学生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在使学生得到人格尊重的同时,激发其积极向上的上进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草重和期待,从而消除了自卑心理,获得自信,同时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进而引导学生向健康的道路成长。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期,他们的思想观念还有待成长,作为教师,首先应去掉“有色眼镜”,热忱地去发现他们在为人处世,学习生活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和进步,看到优点就表扬,发现长处就扶持,有了进步就鼓励,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孩子们在诚挚而又恰如其分的表扬、扶持和鼓励中会逐渐消除自卑。增强自信,在荣誉感与成功体验中发现自我价值,激发奋进的动力。
总之,在教育工作中,学生的表现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只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要求,给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展现才能和适合他们各自发展的空间,不断地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正确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理解、信任、尊重和关怀;给学生有一份老师真诚的爱心。让师生处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就一定能取得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也一定能使每个学生走向健康的成长道路,成就一番事业。
论如何正确的对待学生(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