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民办幼儿教师流动原因及对策
二、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频繁流动应对的策略
1.完善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着力研究和突破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建立起基础的、根本性的制度,弥补重要的政策空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我国学前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奠基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幼儿教师,理应是基础教育教师的一部分,理应享有与中小学或基础教育教师同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待遇。
2.领导者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1)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民办幼儿园采用的是园长自主聘用。而且教师聘用的随意性强,随走随聘,随聘随用。这样一来,教师缺乏归属感,始终是以一个“打工者”的心态进行教育事业而非是以一个“主人翁”角色。所以,领导者首先应采取措施来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对于新来的教师,领导和老教师应该告诉他们园中的最新信息,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这样容易让新教师渡过不适应期,更好的融入幼儿园。对于老教师,由于他们在园中呆的时间较长,对园中的情况比较了解,领导应询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教师的自我认同感,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2)要关心幼儿园教师的生活。我国幼儿园教师绝大部分为女性,她们肩负着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幼儿园如果能够多与她们沟通,了解其生活中的困难与需求。并真诚地提供帮助,让她们在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
3.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
幼儿园教师追求更好的工作单位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追求过程中的态度则是值得探究的。有的幼儿园教师缺乏诚信与责任感。在学期中期辞职,有些甚至说不来就不来了。这样对幼儿园的正常教学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幼儿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事业,它更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心。这就需要教师教育机构加强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热爱幼儿教育的积极情感,帮助他们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作贡献的远大理想和科学的职业观。在入职前就做好职业心理和职业素质准备。此外,还要加强幼儿园教师的诚信道德建设,强化其守约意识,提高其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不仅关系到自身利益,更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即使要流动.也要权衡多方利益,做好交接工作,选择适当的时机离开。
三、完善师资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俗话说:“老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孩子一碗水”。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大大增加,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涌现,教师对知识需求也不断增多。
1.重视师德建设。无论在何岗位工作,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爱岗敬业的基础。引导教职工自觉以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更好地为人师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使教育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
2.完善自培机制。每一所幼儿园都有自身的特色和模式,园内自培是提高师资队伍适应本系统教学要求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低的一条途径。园本培训,定时,定点开展教学研讨和公开课活动。做到按需培训,因人培训,使新教师快速成长,也促进老教师的不断发展,提高全国教师的专业素质。
3.鼓励继续教育。有了完善的自培机制,再配合适当的园外培训,坚持 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利补充。教育家里宁说:加强对培养人的培养比直接培养人更重要。被教育者能力的提高以培养人的素质为前提的,这种培养必须从青年开始。
4.树立学习意识。从一名新手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在成长为教师,再成长为成熟教师,都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学习。但许多教师总是为自己找到不学习的理由,过分强调客观因素,学习意识非常浅薄,意识不到激烈的就业压力正悄悄向自己靠近。
论农村民办幼儿教师流动原因及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