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于幼儿自信心培养
【描述】针对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自信心。自信心是幼儿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从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他会影响孩子一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摘要】幼儿期对自信心的培养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会影响孩子一生。幼儿轻视个性品质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时期,从小培养幼儿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无论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是提高群体素质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家庭中、生活中鼓励孩子、培养孩子、信任孩子。建立幼儿自信心信任是自信的基础,赏识、鼓励是自信心培养的实施途径、方法。
【关键字】自信心、培养幼儿、健康心理、家庭教育、信任、赏识、教育方式、鼓励
一、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提起自信心,那什么是自信心呢?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估计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他对孩子的一生非常之重要,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自信心是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是成功的基石。通过对许多幼儿的观察与了解,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依恋父母,用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惧怕陌生人。
2、上课时不敢或很少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回答问题时手足无措,声音轻。
3、不敢主动要求参加集体活动或其他小朋友的游戏。
4、对自己的活动结果或过程缺乏自信心,经常要求成人的肯定,“老师我做得对 吗?”“老师是不是这样?”
5、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与别人相比,特别是被别人笑话。
6、不敢主动地与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缩,退避,独处或独自游戏。
7、缺乏主见,总是跟在能力强的小朋友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
8、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回避,容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
9、害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在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活动,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难度的或有挑战性的新活动。
10、在必须完成一件未曾做的或看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时,常常先说:“老师我不会的。”,“老师帮帮我”。
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其行为通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有时沉闷、冷淡,有时活泼愉快;喜欢独自游戏,参加合作游戏时,不愿当领导者,对别的小朋友是否喜欢和自己一起玩没把握;极少提出意见、建议,对别人粗暴干预自己的活动,从不坚持,有分歧争论时,较易退宿、让步、放弃意见,喜欢顺从与模仿别人;在作业或游戏中途,有时会旁观和闲逛,忘却目标,结束时,谈不清自己做过哪些事,也不善于评价;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不积极,有时重复别人的回答,遇到较复杂的任务,思维停滞,不想努力或求助于人;注意力有时涣散,惧怕尝试新任务,常常因跟从别人,把自己的正确的答案改错了,缺乏主动精神和创造的勇气;对个别事物特别害怕,如有的幼儿怕纸工,有的怕计算;在启选活动中,总是挑容易的任务,理由是“我能做这个,哪个不能”,“我不行”等等。
三、影响幼儿自信心形成的原因
论关于幼儿自信心培养 (2)(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