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种植活动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力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能力。种植体验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针对3~6岁的幼儿采取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进行研究,致力于为幼儿创设出“种植活动”的环境和创造幼儿可操作的自然环境,并且为幼儿提供相关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的“种植”兴趣,过程中对幼儿加以引导和问题设置,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观察环境。
“种植体验”的课题不同于以往的活动研究,它更加重视在“实践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出现的问题和探究是未知的,也是多变的,针对幼儿教育也同样存在多变性,正因为这样的特点,才使得它更具有实践的价值。
近些年来,种植活动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渐渐的被大家所重视起来,也越来越多的走入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教育课堂。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兴起了种植体验活动的热潮,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劳动快乐和收获的成就感,与此同时,孩子们能力的提高和品质的培养也成为了活动的重中之重。
借助种植体验区活动,为幼儿创造一次亲身参与种植的机会,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系统的体验从播种过程、到植物的护理、观察、记录、收获等一系列的活动内容,在体验中快乐的成长,幼儿活动过程中不但收获了种植经验,锻炼了动手操作技巧,对于幼儿的观察、学习品质也是一种提高,更能学会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的好品质。
一、 在播种体验中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种植从认领“种子宝宝”开始
如何引发幼儿对种植的兴趣呢?种植的概念很宏观,要想开展种植体验,我们就应该从基础做起,只有让幼儿一步一步随着植物生长的过程不断的产生新的兴趣,才能够将种植体验不断的延续发展下去。于是我们选择的五花八门的“小种子”作为种植体验的开篇,这也是幼儿生活中能够接触到但又很容易被忽视的部分,种子个头小,才更能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首先老师们以各种各样奇特的种子为切入点,通过播种活动来激发幼儿对种植体验活动的兴趣来开启幼儿种植体验活动的大门。我们与自主选择“青青生态园”的孩子们一起来到种植活动区,切身观察各种不同大小、颜色和形态的种子,让孩子们讨论:你们想在上面种些什么呢?应该怎么种呢?......然后等孩子们选择好自己喜欢的种子,带着他们种下一颗属于自己的小苗苗。
(二)播种中的小秘密
在播种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的发现,原来种子种植里面还藏着许多的小秘密。例如:“种子宝宝多长时间能长出来”、“种子宝宝都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发芽”、“怎样帮助种子宝宝尽快的发芽、长高”、“种子宝宝的先长出哪里”、“种子宝宝的叶子什么形状、一次长出几片叶子”等等,这些激发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从讨论种植的植物——收集种子——种植的过程,一直是教师不断抛出问题引导幼儿一步步的进行思考,自己做出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的去尝试,然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孩子一种能力的发展,最后通过师生互动、幼幼互动,以同伴的经验来影响幼儿,使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帮助幼儿更快捷的获得大量丰富的播种经验。播种后,由于幼儿对种下去的种子宝宝产成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进而幼儿有了进一步种植探索下去的兴趣与欲望。
二、在种植中推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植物的出芽、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照顾、纪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在这些活动中幼儿能够不断的发现问、解决问题,自己或者和同伴一起去解决问题,亦或是向教师寻求帮助的过程中,蕴涵着许多幼儿自身素质、智力和技能、品质发展的机会,可让幼儿发展各种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提升自身的良好行为品质,以及体验成功的情感。
(一)幼儿在种植中的多种观察方法的运用
浅谈种植活动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