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日常的一举一动中,都会发现他们的一些积极的责任行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一些责任行为常常表现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如自己系鞋带,扣纽扣,能将掉在地上的玩具捡起来,而这些小事常常很容易被忽视了,从而错过了教育孩子的良好时机。因此,我觉得教师要善于观察,把握好教育的好时机,随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强化。比如不收拾玩具,则玩具会乱七八糟,甚至下次可能就找不到玩具玩了;吃饭时不小心就会把饭粒掉得满桌子等等;因此,可以让孩子通过承担由于自身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让孩子切身感受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对自己或他人所造成的影响,认识并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以避免类似或相同的不良结果的再次发生。从而提高幼儿的责任行为的自觉性,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三、实行值日生制度和划分责任区,培养幼儿的集体责任感。
由于中班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已经发展了,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有了责任感,开始意识到值日生工作是自己的任务,为此,我们实行一周值日生划分责任区并进行实施;到一日活动结束还可以请小朋友评选出今日最佳值日生,进行表扬。
四、利用积极的评价,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特别是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他们还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或他人。于是我们主要通过激励性评价、在评价中,注意集体评价和个人评价的结合。有时有的小朋友碰倒小椅子后,看一看就转身走了,不会把小椅子扶起来,于是我会走过去,告诉他,小椅子好疼呀,可是我不会自己起来,麻烦你帮我一下好吗?我们常采取个别交谈的形式,而不是当众给予批评或惩罚。这样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如在制作手工等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能及时主动的收拾好用过的物品,而有的幼儿则只关心着自己的作品,我就及时的组织幼儿讨论、评价这些行为的对错,以此来促进幼儿弥补自己的过失。孩子们都是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开心的接受,并及时的改掉自己错误的行为,提高自己的自我服务意识。
五、利用随机教育,培养幼儿责任感。
幼儿的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稳定性。情感的培养并不是一次活动或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它需要在幼儿的每一日生活中不断引导、强化和督促。幼儿的责任感常表现在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务的态度上。如小朋友挂毛巾时,小伙伴一喊,毛巾才挂了一半就跑开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认真严肃对待,常采取个别交谈的形式,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认识办事马虎和不负责任的后果,或者组织幼儿讨论、评价这些行为的对错,以此来促进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六、利用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责任感。
实践使我们深深懂得,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仅仅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取得家长的配合。父母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发展。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家长要经常反省自己,要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如果家长经常对人吹牛,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诺言,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悄悄模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自己说的话不承担责任。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家中,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承担他们应尽的责任,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他想做的事。
综上所述,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具有多种途径,如幼儿园、家庭等;只有各方面密切配合、教育同步,才能将幼儿培养成对社会有意义的,充满责任感的人。
浅谈幼儿责任感的培养(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