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认识蔬菜水果这一主题中,我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他们做一些水果、蔬菜。而我负责做一些果树,果树上利用纽扣让幼儿在区域游戏时、来园时、吃饭前一些时间,通过游戏练习扭纽扣,这样既可以锻炼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又可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这一游戏不仅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家长们看到后也全力支持老师的工作。经过两周的练习,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先是两个幼儿学会了扭纽扣,接着两个、三个――四个月过去了,我班幼儿在穿脱衣服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只有个别幼儿还需加强锻炼。我还通过《穿衣歌》、《脱衣歌》让幼儿练习穿脱衣服,让幼儿的自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还通过喂小动物吃饭这一游戏锻炼幼儿的平衡力,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当然在他们吃午饭前,我会先跟他们讲怎样吃饭才不会掉饭米,吃的好的,干净的小朋友给予奖励,在他们的评比墙上贴上一个小花,以次来激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荣誉感、成就感,也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至于穿脱裤子,我先教他们方法,然后让他们在游戏时给娃娃穿脱衣服,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
二、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幼儿虽在同一个班,但是由于遗传因素不同,生长环境不同那么差异存在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切不可要求幼儿达到同一水平,有的幼儿由于父母过分宠爱,自我服务能力较差,意识不强,往往别人轻而易举做完的事,他却感到很吃力。例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林佳慧从入园开始说的话就让人听不懂,更不要说自理能力方面。可以说连走路的样子都好似一岁半的幼儿。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要分析“对症下药”,不应把他们视为笨孩子。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要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帮助,使幼儿树立信心,直至把事情做好。 同时,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分组活动等,进行个别指导,教师要注意投放适当的材料,引导幼儿参加活动。如:请小手机能发育不太好的幼儿帮助小娃娃穿衣服,请大肌肉发育不理想的幼儿整理玩具,摆放大积木。特别是对那些动作快、接受能力强的幼儿,教师要鼓励他们关心、帮助别人或请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使幼儿知道自己努力会做的更好,避免骄傲情绪的出现。教师只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就一定能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三、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例如:刚才提到的林佳慧小朋友,因为家长的包办导致孩子在幼儿园里不会吃饭、不会自己拿茶杯喝茶、不会入厕、也从不叫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就连睡觉也不象其他小朋友那么安静。所以,我们除了在幼儿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很重视与家长的沟通。首先,我们把家长请到幼儿园,让她们亲眼看到自己孩子自理能力的差距,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另外我们请优秀家长向大家介绍经验,通过家长之间的交流让大家学到更多的方法;我们还把专家请到幼儿园,向家长们进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改变家长的育子观念。我班定期举办亲子活动,才开始林佳慧小朋友还有点惧怕,对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使他的心理感到害怕,即使有妈妈、奶奶的陪同,也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很快的适应。他的妈妈、奶奶很着急,我与家长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妈妈了解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每天她都抽出时间陪孩子,让孩子与外界开始接触,每天带着孩子认识大自然中的人和物。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家长配合,共同努力,经过在小班一年的训练,不仅仅是班级其他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杨泽远的进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你教他什么他都会去学,虽然学的过程很艰难,但是不这样他怎么能够健康成长呢?只要放开我们关爱的双手,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四、幼儿自我能力培养的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培养,我班25名幼儿,都会自己拿勺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脱衣服,大部分幼儿会整理玩具,会自己剥蛋壳、虾壳。可见,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练,比过去传统的示范、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不仅促进了幼儿小手机能的发展,使幼儿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激发了幼儿动手动脑的兴趣,萌发了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我们在擦桌子,很多幼儿提出要自己擦,而且擦得都很认真,很像样子。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在家抢着帮妈妈干活,能自己穿衣裤,学着自己的事自己来做不要大人帮忙。使幼儿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通过教育实践,我感到,对小班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切实可行的。它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扭转了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的发展,为幼儿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
总之,只要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因人施教、因时施教,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养成幼儿自我服务的习惯,从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整体目标出发,从每个孩子的实际出发,制订科学周密的计划,重视小班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的培养,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浅谈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